對于熟悉互聯網的人來說,“大數據”已經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了。可對于一個“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來講,大數據能幫上什么忙?新聞里總說,大數據能讓種地變輕松,成本變更少,這又是如何實現的呢?
大數據是一個數據分析工具,是利用新技術、新算法處理海量數據,并從中分析出有價值的信息。目前,大數據已經在農業、物流、電商、服務業等領域廣泛應用。
預測未來情況 幫助農民做出抉擇
大數據在農業中應用*普遍的領域之一就是*農業。在*農業中,控制中心實時收集并處理數據,來幫助農民在播種、施肥和收割作物等方面做出*明智的決策。遍布田間的傳感器用于測量土壤和周圍空氣的溫度與濕度。
此外,衛星圖像和無人機會被用來拍攝田地的照片。隨著時間的推移,圖像會顯示作物成熟度,加上對未來48小時的*天氣預測模型,就可以建立模型并進行模擬,從而預測未來的情況,并幫助農民做出決策。
幾年前,我國部分行業巨頭紛紛開始試水農業大數據,聯想佳沃集團打造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的現代農業服務生態圈,在2015年成功實現扭虧為盈;新希望實施戰略轉型,打造開放式養殖云服務平臺;江淮動力收購上農信更名智慧農業后,股價表現不俗……各種宏觀的農業大數據平臺也層出不窮。
農業機械化+大數據 從種到收全掌握
大數據服務還很適合我國農業機械化推行較好的地區,例如新疆、東北、山東等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地區,農業大數據服務已取得一定進展。在新疆兵團衛星導航技術、小型植保無人機、變量施肥技術、自動駕駛技術等都已逐漸投入使用,通過大數據育種、進行土壤營養分析、養殖環境分析、農產品市場分析、農業風險預測、可視化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等,使農產品種植更輕松,銷售更便捷,個性更鮮明。
作為農業大國,發展大數據不僅能夠提高我國農業生產*化、智能化水平,*后的紅利也會惠及普通的農民群眾,而為農業提供大數據,本身也是一個商機。去年記者在山東采訪時,曾有不少棉花貿易企業希望擁有大數據平臺,掌握行情,減少損失。
但是,我國的大數據技術與國外的先進技術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不僅需要更大力的投入,更需要有熱愛農業的人們把目光聚焦到農業生產當中,用技術助力廣大農民豐收增收,這同樣是一種耕耘。
總之,無論你有沒有準備好,愿不愿意投入大數據的浪潮,咱們國家農業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了!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