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城里來了“新農民”(圖)
城里來了“新農民”(圖)
農業網   時間:2018/4/10 8:52:00  來源:黑龍江日報  閱讀數:527

蔬菜

  初見郎書秋,咋看也不像種菜的。她介紹完自己的身份,還笑著補充說:“我是城里來的新農民”。

  2016年,西官鎮出了件新鮮事,良膳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從遼寧引進“零能耗”蔬菜棚室技術,建起了20棟蔬菜棚室。這些“土堡壘”引起了城里人郎書秋的注意,這樣的不燒煤不用電的溫室技術能行嗎?久戰商場的郎書秋決定自己親自試一試,她從良膳合作社租下兩個大棚,當上了種菜的農民。2017年春節前,郎書秋把200公斤紫葉菠菜送到哈爾濱哈達果蔬批發市場,收菜人立馬點給他們4000元現金。看到新鮮的蔬菜換成了真金白銀,郎書秋找到了創業的方向。去年3月,她聯系了4位農民入股,成立了自己的專業蔬菜生產合作社。

  他們來到遼寧考察,看著一望無際的“零能耗”溫室大棚,郎書秋的心深深被震撼了,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要干就干出名堂。

  他們以每月一萬的月薪從遼寧請來三位技師,在政府的扶持下流轉1200畝土地,投資3000萬元一口氣建成了55棟溫室大棚,今年還要繼續擴建。

  蔬菜生產需要用工,郎書秋以3000元左右的月薪聘用了幾十名農民作為固定工,臨時用工*則需300多人,附近六七個村的農民都來找工作,老人婦女趨之若鶩。

  頭季蔬菜上市前,哈達批發市場來了幾個批發商,看著溫室大棚里綠油油的蔬菜就競起了價,他們都要爭當本地菜的*代理商。

  如今,合作社里的農民穿著工裝,乘著大棚里的軌道車做著技術活,每天按時上下班,福利待遇與正規企業一樣。郎書秋笑著調侃道:“他們成了新工人,我則成了新農民。”

  這位學建筑出身,在商海沉浮了十多年的精明女士,在雙城現代農業轉型中找到了自己事業的第二春。談起未來,她心里充滿了憧憬:“我們不僅要繼續擴大棚室面積,還要建立起自己的育種基地,建立起自己的蔬菜品牌和科學完整的綠色蔬菜檢測系統、配送體系,力爭把我們生產的蔬菜兩小時送上城市市民的餐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yanglei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