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萬物復蘇,農民又將開始新一年的耕作。在科左中旗廣袤的田野上,一派新景象,曾經的大水漫灌不見了,風靡一時的膜下滴灌也風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遍野的淺埋滴灌,一場耕之變正在這個全國產糧大旗悄然興起。
從大水漫灌到膜下滴灌,再到現在的淺埋滴灌,這場“耕”之變究竟好處在哪?意義何在?
“通過應用淺埋滴灌帶全程機械化種植模式、水肥一體化智能滴灌系統和智慧云種植管理平臺,實現節水降耗、節本增效,這項農業高效節水工程是推行綠色發展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方向性、戰略性大事!” 科左中旗委副書記、旗長張海明一語中的。
2010年以來,科左中旗因連續多年大面積推廣應用膜下滴灌種植模式導致地膜污染嚴重。為徹底解決這一難題,實現綠色發展,2014年開始,科左中旗開展淺埋滴灌種植模式田間試驗,并取得了成功。2015年示范面積擴大到3.98萬畝,2016年增至21.6萬畝,至2017年推廣應用面積達到80余萬畝。
“2017年,我們將42萬畝集中連片膜下滴灌改為淺埋滴灌種植模式,使其不但保留原有節水40%、節肥25%、節藥40%的優點,而且去除了殘膜污染,使生產過程更加綠色環保。” 旗農業技術推廣站負責同志告訴記者,大面積推廣的淺埋滴灌高效節水技術模式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非常明顯,解決了幾年來膜下滴灌造成的地膜污染嚴重和回收成本高的難題,并有效緩解了水資源緊缺與糧食增產的矛盾。該項目順利通過自治區考核組驗收,該旗也因此被自治區推薦為“區域關鍵技術攻關縣”,向農業部申報了全國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標兵縣。
科左中旗不僅將淺埋滴灌技術應用在玉米種植上,2017年還在甜菜、中藥材等多種作物上進行了試驗示范和大田展示工作,并結合草原英才產業創新人才團隊建設,開展了甜菜覆膜淺埋滴灌直播全程機械化技術攻關,使全旗甜菜種植面積達到了5萬多畝,含糖量平均提高2%,達到17%-19%,實現了農民增收、企業盈利的雙贏結果。
今年,科左中旗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高質量綠色發展,規劃2018—2020年建設300萬畝農業高效節水糧食功能區。其中,2018年建設淺埋滴灌高效節水功能區120萬畝,總投資8.5億元,將于4月25日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屆時,將實現節水1.5億立方米,糧食畝產平均提高200公斤左右。
今年春季將實施的120萬畝淺埋滴灌農業高效節水工程,是科左中旗農村牧區工作開局“*場硬仗”,所有工程必保4月25日前全部建成投入使用,這是硬任務。
“農時不等人,120萬畝,時間緊,任務重,我們正在抓緊時間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確保順利完成今年播種任務。”旗農牧業局科教股股長楊鳳梅對記者說。她介紹,從2017年入冬以來,旗農牧業局組織技術人員深入蘇木鄉鎮場、進村入戶積極開展淺埋滴灌種植技術推廣培訓工作,經過*輪種植技術培訓、第二輪農機具改造技術培訓,第三輪改造播種機、新購置播種機模擬播種調試改進技術培訓,目前播種前的培訓工作已基本完成。
如今,科左中旗相關部門與蘇木鄉鎮場嚴格按照“時間表、路線圖”,進一步細化措施和責任,把規劃落實到圖、把任務落實到地塊、把責任落實到人,一場推進農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攻堅戰正在打響。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