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上林縣木山鄉那良村結合自身實際,創新產業扶貧模式,通過“魚漁雙授”的方式,力促農民素質提升,帶領貧困群眾通過養殖竹鼠走上脫貧致富路。
養殖創業
“門外漢”變成“土專家”
近日,記者在木山鄉那良村舊良莊的上林縣振良生態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看到,殘疾人盧東建正忙著給竹鼠喂食,干凈整潔的鼠房里,一只只毛茸茸、胖嘟嘟的竹鼠酣暢地啃食著甘蔗。
因*意外車禍,盧東建的右腳留下了終身殘疾,但他從未向命運低過頭,依然想通過努力勞作實現美好生活。2015年,他決定自主創業,養殖竹鼠。
當時的舊良莊正在大力發展竹鼠養殖,在駐村*書記宋運行的幫助下,全莊9戶貧困戶每戶免費領到2對鼠種。了解到盧東建有意向養殖竹鼠后,宋運行找到了他,動員他成立合作社,帶領群眾共同走養殖致富之路,并幫他申請到6000元的項目啟動資金。2015年4月,盧東建在宋運行的幫扶下,成立了上林縣振良生態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帶領貧困群眾養殖竹鼠發家致富。
養殖初期,由于缺乏養殖經驗和技術,竹鼠種苗經常死亡,不到半年就死了將近一半。一時的困難,并沒有讓盧東建退縮。他通過潛心鉆研,上網學習,仔細觀察,很快掌握了竹鼠的生活習性和養殖技術,成活率大幅提升,他也從一個養殖竹鼠的“門外漢”變成“土專家”。
苦盡甘來
竹鼠供不應求
“竹鼠又叫竹根鼠、冬毛老鼠,一年可以產下6到12只幼崽。一只竹鼠從出生到出欄大約需要半年時間,按照現在穩定的市場收購價,一只竹鼠帶來的純收益可超過200元,而養殖成本則隨著規模不斷擴大而降低。”盧東建捉起一只胖乎乎的竹鼠,笑著向記者介紹道。
盧東建給記者算了一筆收入賬,建一個鼠池的成本是100元左右,每個鼠池可以養2只竹鼠,養到8個月便可以出欄,有250元的收入,減去成本還余出150元的利潤,*年利潤是150元,以后就不需要扣除成本,每年就是250元的純利潤。
盧東建說,2017年合作社共出欄竹鼠種苗200多只,鼠種100多只,加工竹鼠100多只,銷售額6萬多元。目前竹鼠存欄800多只。成鼠出欄后市場售價約為每公斤100元,現在他養殖的竹鼠主要銷往廣東、湖南、福建、貴州等地,供不應求。
致富不忘本
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在合作社的竹鼠養殖逐漸進入正軌后,盧東建鼓勵村民參與養殖,并為他們免費傳授技術和提供售后服務、養殖竹鼠信息,帶領村民一起致富。目前全村已有16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養殖竹鼠,其中4戶是殘疾貧困戶。
“現在竹鼠的市場需求量很大,‘錢景’可觀。下一步合作社將不斷擴大養殖規模,帶動更多的貧困戶發展竹鼠養殖。”盧東建信心滿滿地介紹自己的計劃。
盧東建的上林縣振良生態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是上林縣在養殖產業化發展道路上積極探索的一個縮影。近年來,上林縣鼓勵年輕創業主體走產業化發展道路,通過抱團發展、以強帶弱,實現信息共享、技術共享、人才共享、市場共享,從而實現優勢互補,共贏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