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冬種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推動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增收?可在化肥和種植技術上下功夫。記者在惠州市惠東縣平海鎮六鄉石橋頭村了采訪解到,利用科學研制的有機—無機復混肥,加之馬鈴薯薄膜技術,與當地傳統的化肥和技術相比畝產增產超50%、農戶增收2000多元/畝。
惠東縣平海鎮是惠州市馬鈴薯種植大鎮。近幾月,正是冬種馬鈴薯收獲的時節。記者走近該鎮田間地頭,隨處可見當地農戶正在采收馬鈴薯的忙碌身影。
為更好地助力當地馬鈴薯種植業提質增效,惠東縣海納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于2017年底在平海鎮六鄉石橋頭村開展了肥效實驗,以6種肥料及施肥方法與當地傳統方法對比測試馬鈴薯種植產量。據測產結果顯示,海納禾宜佳馬鈴薯專用肥基施+高鉀水溶肥追施處理畝產*,商品薯達到8200斤/畝,與比對照(雞糞、復合肥基施)相比增加3300斤/畝,增產67%。
“若按當前收購價0.85元/斤計算,上述肥料及施肥方法產值為6970元/畝,對照處理為4165元/畝,能增加當地農民2805元/畝收入。”該公司負責人介紹,這是該公司結合惠東當地土壤肥力及馬鈴薯種植情況,經科學配比精制而成的有機—無機肥料,能滿足馬鈴薯正常生長所需的養分,且科學、安全性高,可起到改土養地、增產創收作用。
此外,惠東縣輝海馬鈴薯專業合作社通過技術創新和研發,形成了一套節約成本和提高產量的薄膜技術。農戶使用該技術種植馬鈴薯,不僅可以提高馬鈴薯商品率和降低勞動力成本,還能降低對環境的污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