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是全國十大牧區之一。全區草畜產業發展以特色優質為突破口,實現草畜產業的提質增效,讓養殖戶嘗到了草畜產業增值帶來的效益。*新調查顯示,2017年,全區草畜產業綜合生產能力、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生產效率及質量安全水平均有所提高,但同時也存在一些瓶頸性的困難和問題。
優質飼草資源不平衡嚴重制約了畜牧業發展
我們了解到,寧夏以紫花苜蓿為主體的牧草種植面積迅速擴大,但配套技術相對落后。目前有570萬畝紫花苜蓿,但90%分布在南部六盤山山區,由于收獲不及時,加上加工調制技術落后,干草產量和質量較低,難以滿足養殖需要。優質牧草種植面積小,牧草更新、補貼補助標準低,機械收割率低。在飼草料供應和平衡方面,有畜無草,有草無畜,牧草區域間不平衡、季節間不平衡并存。隨著草畜產業快速發展,飼草料需求不斷增加,供求缺口不斷加大。
有關部門調查表明,優良品種培育及規模化養殖有待進一步提高。對于草畜產業新品種、新技術及深加工的培育和引進措施不力,未能形成自己的優勢特色,牛羊養殖數量持續擴大,“良種良法”綜合配套措施有待進一步提高。大部分企業仍停留在活畜屠宰和胴體初級加工的階段,產品附加值低,產業發展鏈條短,品牌效益差,市場競爭力不強。
危害草畜產業發展的畜禽疫病風險依然存在
調查顯示,寧夏畜禽疫病對草畜產業發展的危害事件時有發生,各地普遍存在動物疫病防控人員少、老化嚴重、技術力量單薄、村級防疫機構無辦公場所、缺少防疫設施設備、工資待遇低、隊伍不穩定等問題,導致疫病防控形勢嚴峻,養殖風險加大。
相關負責人表示,養殖比較效益低造成草畜產業發展困難重重。全區肉用基礎母牛養殖主要集中在南部六盤山山區,以千家萬戶分散飼養為主,由于基礎母牛飼養周期長,繁殖率較低,加之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流,飼養人工成本增加、市場牛肉價格下跌、飼料價格大幅上升等疊加因素影響,基礎母牛比較效益低,肉牛產業發展后勁不足。
經濟基礎薄弱,市場競爭力不強的問題突出。專業合作社、家庭牧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普通存在規模小、層次低,產業化、市場化、專業化程度低、造血功能弱的問題,同時缺乏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人才。加上與農戶、龍頭企業和市場的利益關系不緊密,導致抗市場風險能力弱,提檔升級受到嚴重制約。有的經營主體集多種所有制形式和經營方式于一身,既是龍頭企業,又是合作社,還是家庭牧場,易多頭享受政府補貼,對散戶帶動作用有限,不利于規范管理。
草畜產業發展必須以特色和優質為突破口
為更好地促進草畜產業發展,寧夏在全區范圍內由政府牽頭,協調土地、發改、農牧等部門,開展與各個城市總體規劃相協調的畜牧業發展規劃設計。沿黃經濟區特色農業產業要規劃10-20年左右的發展用地,每年下撥部分土地用于養殖用地。中部干旱帶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盡可能將基本農田、耕地、水源地等保留下來,畜牧業開發盡量在荒地、鹽堿地等區域進行,嚴把規模和標準關,保護生態環境不受新的污染。
結合民族特色打造優良品種、創造優質*產品。在南部六盤山山區建設*肉牛繁育示范基地,依托六盤山肉牛產業核心區資源優勢,增強科技支撐,走肉牛產業高端化發展之路,打造高端“六盤山”品牌。在中部干旱帶加大發展優質肉牛肉羊養殖,推進發展清真牛羊肉優質*戰略。在川區各縣(區)扶持建設“千頭”甚至“萬頭”肉牛(或奶牛)養殖園(區),通過不斷實踐,建立起企業帶動農戶增收致富的雙贏機制。
加強鄉鎮基礎服務設施建設,積極爭取改造和新建鄉鎮畜禽防疫體系,不斷改善服務條件,穩定畜牧技術服務隊伍,加大對基層畜牧科技人員和廣大養殖農戶的培訓力度。
政策扶持和項目帶動推進草畜產業發展。采取措施,引導農民轉變觀念,改變“養殖業只是副業”的落后思想,引導農戶通過發展養殖業脫貧致富。提高企業(農戶)養殖的奶牛、肉牛、肉羊等參加農業保險的參保率,通過商業保險來規避經營風險。
發展多元化融資渠道優化金融支持環境,同時建立養殖戶信用評價、記錄制度,防范金融風險,保證基金貸款回收率。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