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走進臨澤縣新華鎮宣威村農民倪文彬的順源種狐養殖場,只見一排排鋼絲籠架整齊擺放,籠子里一只只毛色發亮的狐貍有的酣睡正香,有的來回散步……
今年43歲的倪文彬是臨澤縣新華鎮宣威村8社的一個普通農民。2001年起,倪文彬和妻子遠赴北京打工。2013年,隨著皮草服飾的流行,倪文彬萌生了回家養狐貍創業的想法。“當時,一張狐貍皮能賣到1000多元,我想回家鄉養狐貍,再賣狐貍皮,肯定比自己打工掙得多,還能對家人有個照應。”倪文彬如是說。
2014年年初,倪文彬用自己打工多年的30多萬元積蓄,在新華鎮長莊牛場建起了養殖場,并從南京引進了12只南極狐,正式開啟了自己的狐貍養殖創業路。創業初期,因為養殖場區周邊噪音,導致*批懷胎的狐貍受驚嚇而流產,直接損失6萬多元。2015年,他在宣威村10社北部荒灘重新建場,并再次引進狐貍800只。可由于防暑工作沒有做到位,導致70多只狐貍中暑死亡,又損失了4萬多元。面對困難,倪文彬并沒有氣餒,他通過書本、網絡學習狐貍養殖技術,并向其它狐貍養殖戶學習經驗。經過三年多的摸爬滾打,倪文彬終于從一個門外漢成為了養狐貍的行家里手,他的狐貍養殖規模從*初的12只擴大到了1500只。2015年,養殖場共賣出狐貍皮140張,收益3.3萬元;2016年,銷售狐貍皮300多張,收入8.2萬元。
2016年年底,倪文彬成立了臨澤縣順源種狐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從南京以每只4000元的價格引進6只芬蘭種狐,進一步改良新品種、擴大養殖規模。“我希望通過提供技術指導,吸納周邊更多農戶加入合作社,參與到狐貍養殖中來,帶領更多鄉親走上狐貍養殖致富路。”倪文彬滿懷信心地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