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海南省三亞海棠灣的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大片綠汪汪的水稻整齊豐茂,稻穗籽粒膨大,長勢喜人。這片水田里,種著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新成果——“超優千號”超級雜交水稻。
十幾億人口要吃飯,這是我國*的國情。1970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在三亞發現野生稻“野敗”,隨后“南優”“矮優”“威優”“汕優”等系列秈型雜交水稻相繼涌現,“吃飽飯”不再遙不可及。
數據顯示,*近10年,主要農作物中,由中國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品種中,有1345個出自南繁,占總數的86%;由省級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品種,育自南繁的占比超過九成。憑借得天獨厚的光熱資源和種質資源,占地僅20萬畝的南繁科研育制種基地已成為“中國飯碗”*堅實的底座。
南繁,中國種業“加速器”。
一組數字,振奮人心。1997年,中國超級稻接連突破畝產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和1000公斤的攻關目標;2013年,我國糧食生產邁上千億斤的新臺階;2017年,袁隆平創新團隊選育的超級雜交稻品種“超優千號”實現畝產1149.02公斤,創下世界水稻單產*紀錄;現在,我國雜交水稻年增產約250萬噸,每年可多養活7000萬人口……
“雜交水稻的成功,一半功勞應該歸功于南繁。”袁隆平說,從1976年開始,全國推行雜交水稻,到了1998年,全國一半的稻田都在種雜交水稻。近半個世紀以來,南繁種業為全國農業發展,尤其是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正因有了南繁這個農作物育種的“加速器”,我國農作物品種選育推廣明顯提速。通過南繁,我國主要農作物完成了6-7次更新換代,每次品種更新的增產幅度都在10%以上;我國得以在水稻育種技術取得多項突破,得以利用不到世界10%的耕地,養活世界22%的人口,彰顯了世界科技發展的中國貢獻。
經過60余年的發展,我國已育成的7000多個農作物品種中,70%以上經過了南繁基地的培育,從雜交水稻、高產玉米到抗蟲害的棉花,海南這片熱土上接連出現了一個個農業奇跡。
南繁,走向世界的“種業硅谷”。
一碗白米飯,送到嘴邊,你也許想不到,它的種源超過八成來自海南。
“*開始是單純的育制種,借助南繁平臺,在資源信息技術等方面開展交流、成果轉化與交易種質。”今年63歲的國家粳稻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主任華澤田于上世紀八十年代投身南繁,他說,“如今在‘一帶一路’的倡議下,中國水稻已經走出了國門,成為世界品牌。”
“2016年的數據顯示,雜交稻在國外的種植面積達到600萬公頃。”袁隆平自豪地說,中國雜交水稻種子在國際市場競爭力十足,不僅口感*,畝產量更是*。
“中國種業走向世界,海南南繁是‘中轉站’和‘出海口’。”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柯用春介紹,東南亞是世界水稻種植的重要區域,而三亞的水稻生態、生產條件與東南亞國家相近,在三亞培育的水稻品種符合東南亞的水稻生產條件。為此,三亞每年吸引了數十批次、上百人的國外專家和學員前來考察學習農業技術、南繁品種,尋求南繁育種支持。
隆平高科副總裁、雜交水稻國際研發首席專家謝放鳴透露,2017年,隆平高科成立三亞海外研發中心總部,利用在菲律賓、印度、巴基斯坦建立的研發站,進一步開拓當地市場,“越南是*早進行大面積種植雜交水稻的東南亞國家,雜交水稻種子進口量*達2萬噸。”
風吹稻葉百花香。*近15年來,從三亞走出的種子頗受農民和市場的喜愛。“近年通過南北穿梭育種,選育的‘紅冠’‘牛美龍3號’等厚皮網紋甜瓜品種已成為海南主栽品種,還成功推廣到甘肅、陜西、福建、江西等省。”海南錦田種業副總經理杜平介紹,三亞培育出的種子質量好、適應性強,種植戶非常喜歡。其中南繁兩系雜交稻親本繁種更占到全國兩系親本繁種總量的80%。
“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給我們農業科技工作者送來了大禮包,提出要加強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打造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支持海南建設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柯用春說,這將進一步推動南繁成果走出去。
南繁,為海南帶來發展紅利。
如何守好南繁寶庫?海南給出了堅定答案:劃定26.8萬畝南繁科研育種保護區和5.3萬畝核心區,納入*基本農田范圍。
“南繁對內扛起國家糧食安全的擔當,對外要加快引進來走出去,打造*種業產業集群。”柯用春說,南繁位列中國農業科研的**領域,其人才背后的資源值得利用,“我們可以一方面借助南繁加強自身品種的更新換代,促進良種培育,另一方面挖掘南繁周邊資源,如開展稻種種權交易、信息交流、發展循環農業等,打造種業創新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15年,三亞就支持籌建國際種子現貨和期貨交易中心,推進國家雜交水稻三亞南繁綜合實驗基地和海棠灣國家水稻公園建設,啟用了海南國家南繁研發中心暨公共試驗服務平臺。當前,三亞正在建海棠灣南繁小鎮,建設集科研、旅游、科普教育等為一體的南繁中心,把三亞南繁打造成為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種業創新高地。
“2017年三亞南繁迎來印尼學生求學,巴基斯坦的學生也將來三亞學習,這也是三亞農業科研實力強勁的有力證明。”三亞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說,三亞將繼續利用南繁資源優勢培育本地農業科技企業,同時借助“一帶一路”倡議,積極推動與瀾湄國家在農業、科研、教育、經貿方面的合作,為東盟國家6億人口提供前沿農業良種和技術,讓南繁成為驅動三亞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助力海南農業轉型升級。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