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多小河牛欄江,海拉漢子淚汪汪;男到十八打工去,女嫁外地不還鄉”。這首山歌反映的是畢節市威寧自治縣海拉鎮的過去。
“哥哥脫貧想發財,妹妹勸你種藥材;如今藥材有市場,減貧摘帽致富快”。這首山歌反映的是畢節市海拉鎮的現在。
畢節市海拉人民熱愛山歌,山歌唱的也是生活。
以往說起海拉,總繞不開“地處偏遠”“氣候惡劣”“土地貧瘠”這樣的詞。當地人歷來靠種包谷、洋芋為生,因受制于惡劣的自然條件,農作物往往產量極低。因而,群眾長期積貧積弱,脫貧路子狹窄。
窮則變,變則通。于是,海拉鎮定目標、理思路、找出路、謀發展,聚畢節市威寧自治縣海拉鎮之力打響脫貧攻堅戰,轉變思路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有效挖掘當地的地標產品——“威寧黨參”內在潛力,變劣勢為優勢,變資源為產業,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藥農”等產業化經營模式,使黨參實現規模化種植,形成了“萬畝黨參助推萬民發展”的新格局。
目前,畢節市威寧自治縣海拉鎮黨參種植面積已從當初的數十畝發展到1.3萬余畝,覆蓋貧困戶1621戶8106人。畝產值從*初的兩三千元飆升到1萬余元。2017年,轄區海昌社區借助黨參種植實現脫貧出列。
時下,走進畢節市海拉鎮,處處草藥飄香,群眾脫貧致富熱情高漲。
海昌社區的鄒明友家,2015年前還是典型的貧困戶,后來在政府的鼓勵和扶持下積極種植黨參,如今不但摘掉了貧困的帽子,還成了當地的黨參種植大戶。“去年秋天種了30多畝黨參,受到紅銹病的影響,收成減半,今年春季只收了1.8萬多斤鮮黨參,但收入也不會低于15萬元,比種包谷、洋芋劃算太多。”說起黨參種植,鄒明友信心十足。
海昌社區居委會主任鄒元六介紹,目前該社區黨參種植面積已達1683畝,涉及農戶360戶,平均每戶種植面積4畝以上,畝產值在8000至1萬元。
畢節市海拉鎮通過中藥材種植,實現了“一方水土富一方人”的目標,自從畢節市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以來,像海拉鎮一樣利用中藥材種植打通致富渠道的實例還有很多。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畢節市以促進群眾增收為目的,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通過發展蔬菜、經果林、茶葉、中藥材、食用菌等特色優勢產業,全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確保“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
作為畢節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主推產業之一,中藥材種植項目被重新定位——畢節擁有豐富的中草藥資源,畢節市有中藥材資源1672種,大宗藥材天麻、半夏、黨參等更是優質的道地藥材;畢節有適宜中草藥生長*優越的自然氣候條件,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立體農業氣候明顯,水土、大氣質量優良。
在此前提下,畢節市中草藥規模化種植全面鋪開,各縣區按照“市場導向、農民自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規模發展、示范帶動、提質提效,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的原則,運用先進的生產理念和高新適用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中藥材種植,逐步形成集產、學、研、企一體化的中藥材產業體系,有效促進了中藥材產業健康持續發展。
據畢節市中藥產業發展辦公室李恒謙介紹,截至目前,畢節市中藥材人工種植及野生保護撫育面積達71.6萬畝,總產量(鮮品)17.9萬噸,總產值14.3億元。其中面積較大的有:刺梨15.9萬畝、天麻7.2萬畝、黨參4.5萬畝、皂角4.7萬畝、萬壽菊4.3萬畝、黃柏4.1萬畝、牡丹3.6萬畝、半夏3.5萬畝。畢節市已有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163家、企業20家。
如今,中藥材種植這項民生產業正在畢節大地各個角落發展壯大,呈欣欣向榮之態。
在七星關區阿市鄉團勝村,千畝中藥材基地遍布山頭,隆起的泥土形成的溝壑在土地里有序延伸;夕陽斜照,覆蓋在地上的薄膜反射出耀眼的光茫,在山間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去年以來,阿市鄉借產業結構調整的東風,立足資源優勢大力發展中藥材產業,規劃打造5000畝集中連片中藥材種植示范點,團勝村作為中藥材種植的“主戰場”,目前已建成覆盆子種植基地1000余畝。該村堅持“公司+村社一體合作社+貧困戶”三位一體的發展模式,按照貧困戶自愿原則,鼓勵農戶入股,組織貧困戶種植,讓貧困戶在獲得土地流轉、基地務工等保障性收入的同時,還可以參與入股分紅。
大方縣加大政府引導扶持力度,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組建了74家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鼓勵農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參與中藥材種植。該縣核桃鄉有效利用當地1600畝荒山發展天麻種植,帶動群眾脫貧致富。村民劉開祿發展天麻種植后,年收入從*初的幾千元上升到如今的5萬多元。
在金沙縣大田鄉的萬畝中藥材種植基地,皂角、紅豆杉等中藥材覆滿山坡。在2010年以前,這里還是長滿茅草的荒山,誰曾想到,如今這些荒山竟變成了群眾脫貧致富的“寶地”。目前,中藥材基地覆蓋7個村,為當地提供了上千個就業崗位。“基地給我們提供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一年干下來*少能掙兩三萬塊錢,等中草藥有收成以后,收入會更高。”50歲的村民黃家碧說。
金海湖新區文閣鄉天麻種植基地已發展了1000余畝,并建成了先進的天麻人工授粉栽培精品示范園,天麻年銷售額上億元,帶動800人在家門口就業。該鄉海壩村返鄉創業農民張光勛帶領天麻種植骨干鉆研種植技術,從荒山野嶺平整到溝渠配套,從苗種選擇到種植管理,從嫩芽整理到果實套袋,形成了示范帶動、共同發展的良好局面。在他的帶動下,515戶群眾加入到天麻種植中來,中藥材產業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又一主導產業。
拔除致貧“病根”,種下治貧“良藥”。如今,畢節大地上脫貧攻堅戰猶酣,畢節市人民正以高昂的激情,勠力同心邁向新的征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