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展示良好生態環境,大力宣傳“一竿竹、一尾魚、一湖水”生態資源,黃山市黃山區新華鄉把儀式安排在太平湖上的觀光漁場。在一泓碧水的光影中,無論是湖上精彩的漁翁撒網、群魚飛天表演,還是岸邊竹林里拔筍吃筍,都讓游客既體驗了拔筍的樂趣,又飽覽了湖光山色。
該鄉黨委書記汪延勇告訴記者,以前的新華發展滯后,是區里有名的“大西北”,“竹林是有的,但基本都是靠天收,沒人有意識去管護。”近年來,新華鄉利用“退耕還林”契機,大力推廣雷竹栽植,引進優質雷竹品種,引導農戶流轉山坡地、荒地等,成立了4家筍竹(業)專業合作社,進行產業化規模經營。組建雷筍指導組對筍農進行技術指導,對雷竹林進行科學管護,同時,加大與浙江農林大學等高校在優良品種、筍竹高效基地建設、筍竹質量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產學研合作,不斷提升筍竹質量產量。2017年,全鄉12家筍竹企業聯合組建筍竹產業聯合體,通過制定《聯合體章程》,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分擔的機制,基本實現統一采購、統一收購、統一銷售,并累計投入1000萬元實施擴規技改,產品由單一筍干增加到脫水筍、水煮筍、清漬筍等多個筍產品,經營規模進一步擴大,真正把“竹園子”變成了“菜園子”。據了解,2017年該鄉年產雷筍650多萬斤,產值5000萬元,筍農人均收入約2500元;191戶貧困戶直接受益39.66萬元,戶均增收2000多元,雷筍已成為該鄉村民主要經濟來源。
汪延勇告訴記者,下步將著力在全鄉推開“雷筍早出覆蓋”技術,同時加大與高校的產學研合作,建立筍竹產業協會,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帶動筍農增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