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午,山西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2018年山西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總規模為4.34億元。其中,中央安排山西省的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是3.94億元(目前已經全部切塊下達到縣),上年結轉的資金約4000萬元。補貼對象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其中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包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農業企業和其他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
2018年山西省的補貼政策與往年相比*的變化是補貼范圍擴大、補貼標準提高,突出綠色生態導向,申請更加方便,信息化程度提高。補貼品目由上年的44個擴大到83個,特別增加了特色機具、小眾機具。在種植業領域,將深松整地、免耕播種、高效植保、節水灌溉、高效施肥、秸稈還田離田、殘膜回收等綠色增產技術應用所需機具全部納入補貼范圍;在畜禽養殖領域,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機具納入補貼范圍;在老舊農機報廢更新方面,進一步完善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機具,優化農機裝備結構,為綠色興農戰略提供有力的裝備和技術支撐。2018年山西省補貼資金在國家補貼政策規定范圍內,盡量提高產品補貼額的測算比例。購機者可到戶口所在地申請補貼,也可到從事農業生產的地方申請補貼,還可通過手機APP申領補貼,并可對補貼申請的辦理進度進行實時查詢。除必要的現場核驗機具外的申報工作,都可預先在網上完成。同時,推廣使用補貼機具網絡投檔軟件,便利企業網上自主投檔。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帶動了山西省農機裝備結構的持續優化,農機作業水平快速提升。截至2017年底,山西省共落實農機購置補貼資金51.1億元,帶動農民投入119.4億元,扶持70.3萬戶購買各類農業機械94.9萬臺件,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68.1%,超出全國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實現了農業機械化發展由初級階段到中級階段的重大跨越,農業生產方式由人畜力作業為主向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轉變。
新聞發布會上,省農機局相關負責人就《山西省2018-2020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實施方案》進行了解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