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產業經濟的發展是鄉村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而鄉村的社會和諧、文化發展以及村莊空間環境優美、生態良好,則為產業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社會環境條件,有助于實現更高水平、長期穩定的經濟發展,進而推動鄉村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項事業協調發展。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浙江做了富有成效的先行探索。
因地制宜探索鄉村產業發展模式
浙江各地由于資源稟賦不同,既有集體經濟基礎、城鄉關系、交通條件各異,村民素質、村莊傳統文化、社會風俗有別。這些差異決定了各地群眾必須從本地實際出發,積極探索,形成適合自身特點的產業發展模式。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
依托當地的歷史傳統和特色資源發展傳統文化和旅游相結合的模式。結合古村落保護利用,充分挖掘古村落的歷史文化內涵,并與旅游相結合,在促進古村落活態保護的同時,也帶動村民增收,形成古村落保護與產業發展、村民增收的良性互動,如建德市新葉村等。浙江已有200多個古村落采取這種產業發展模式。
依托當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及農產品加工業。根據當地的資源狀況、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在專業化分工的基礎上,發展“一村一業”,促進村莊產業發展。如“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的安吉黃杜村就是通過發展白茶產業帶動了村莊發展。
依托美麗鄉村建設,按混合融合方式發展“第六產業”。將創意農業與鄉村休閑旅游等有機結合,創新探索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的發展模式。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農業新功能,發展新業態,促進村莊產業發展、村民增收。如安吉魯家村便通過打造田園綜合體,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通過“互聯網+”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帶動村莊發展。如有“淘寶*村”之稱的臨安市白牛村、縉云縣北山村,都是依托發展電子商務帶動村莊產業發展,使昔日貧窮落后的小山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以興辦市場帶動村莊發展。臺州市路橋區方林村建立了功能齊全的四星級文明規范汽車市場——浙江方林汽車城,逐漸奠定了以市場為中心、工業為重點、農業為輔業的產業格局,為經濟發展打下了基礎。
把海洋、海島、漁業、海運業、旅游業有機結合起來,形成漁村獨特的產業發展模式。被譽為“浙江漁業*村”的寧波象山東門村充分發揮海島、海洋資源優勢,結合美麗漁村建設,大做“漁、港、景”文章,把昔日落后的漁村發展成了集旅游、休閑、海洋漁業于一體,融合發展的美麗漁村。
以綠色生態發展引領產業發展
浙江鄉村產業發展過程中多種模式并存并不相互排斥,而是可以相互借鑒、相互補充、相互融合的。如近幾年來比較普遍的農旅融合、文旅融合產業發展模式,就是在原有的農業產業基礎上演化而來并加以深化的。
進入新世紀以來,浙江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保護綠水青山的同時,積極探索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路徑。“兩山”理論發源地——安吉縣余村就是從以破壞環境換取高增長的傳統發展模式,轉變為依靠綠水青山發展生態經濟實現村美民富的典型。當今浙江的鄉村發展以“兩山”理論為指導,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美麗、和諧、生態、文明的可持續的美麗經濟發展之路,形成了一批批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村莊,浙江農村呈現出從“一處美”到“處處美”的秀麗畫卷。
尊重農民首創精神與政府引導相結合
浙江鄉村發展的奇跡是廣大農民敢于探索、善于創新與各級政府引導支持合力作用的結果。
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浙江農民素有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的精神,還具有吃苦耐勞、腳踏實地的品格。在40年改革開放實踐中,浙江農民有很多偉大的創造,創造了無數個全國*。如,全國*個集資建設的“農民城”、*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個“淘寶”村、*個美麗鄉村評價標準等,還有發展優質高效生態農業、“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形成、專業市場的興起、個體私營經濟的蓬勃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的改革、土地有償承包和農田規模經營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建設美麗鄉村發展美麗經濟,因地制宜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等等。這些卓有成效、在全國具有廣泛影響的改革,都是浙江廣大農民群眾的創造。而這些創造之所以能在全省范圍內生根開花結果,是與浙江各級黨委和政府尊重人民群眾的創新精神,堅持“執政為民重‘三農’、以人為本謀‘三農’、統籌城鄉興‘三農’、改革開放促‘三農’、求真務實抓‘三農’”,正確看待農民的創新和農村改革中出現的新事物,積極總結提煉和推廣人民群眾的改革和創業創新經驗分不開的。
產業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與制度供給。實踐證明,浙江的制度創新是以民眾的誘致性創新為主動力的,但政府提供了制度變遷所必需的組織協調與必要的制度供給。這些年來,浙江全面落實“‘三農’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正確把握現代化進程中城鄉關系的變遷規律,率先制定了《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綱要》和《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決定》,連續多年出臺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及低收入農戶收入倍增的政策文件,大力推進統籌城鄉發展;不斷深化農村改革,激活村莊發展內生動力。在全國率先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把生態文明建設貫穿到美麗鄉村建設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建設產業興旺的富裕鄉村;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實現村民共富共享;培育新型農民,培育新型現代經營主體。通過制度創新釋放農村發展活力,賦予農民生產經營自主權和自主創業創新的權利, 讓農民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激發農民創業創新的活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