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文明的歷史上,廁所是*基礎的生活設施。然而,在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中,在早期規劃時由于用地緊張沒有給廁所預留太多空間,致使本應科學布局的基礎設施反而變成了稀缺資源。如今,一些公共場所仍存在著廁所“臟、亂、差、少、偏”等問題,給公眾上街購物、外出旅游等帶來不便。
近年來,為了盡快補齊廁所建設這塊短板,黨中央、國務院專門進行了部署,相關部門也立即行動,使城鄉廁所尤其是旅游景區廁所的面貌煥然一新。然而,在“廁所革命”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不少*浪費的現象:一是新建或改造單座廁所的投資過大,二是部分新建廁所裝修豪華,后期運行成本高,衛生保潔面臨困難。應該看到,在公共場所建設廁所是地方政府必須提供的基本服務。那么,到底需要怎樣的廁所?這是一個值得被深入思考的問題。
廁所建設首先應解決群眾“如廁難”。各地應依據流動人口數量、建筑布局等因素合理確定廁所選址和建設規模,在廁所的成本上不能定位太高,須優先保證在合理單價范圍內多增加廁所布局。而對已經成熟的街道,可用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導當地單位開放內部廁所,從而通過各種渠道優先解決公共廁所數量和蹲位不夠等問題。
廁所建設的品位和水平是影響投資規模的主要因素,其中,既包括硬件設施也包括軟裝修。硬件設施*成型,應選擇堅固耐用的產品,軟裝修則要預留好空間和底座,方便周期性更換。廁所畢竟不是需要久留的場所,過度裝修沒有必要,但很多細節須考慮到。比如,安裝優質的新風更換系統,使廁所無異味;對收集到的廢物進行無害化處置,防止廁所變成新的污染源等。至于廁所附加的其他功能,如母嬰室、洗漱間、吸煙區等,應適可而止,不能把每座廁所的功能都予以高定位。
實際上,近年來在很多能工巧匠的努力下,各地建造了一批結構經典的廁所。有關部門應廣泛收集,經過進一步優化后繪制成集,供國內同行選用。特別是對農村的廁所改造,可根據農戶人口數相應估算廁所尺寸,分類出臺設計和建設標準,讓有意愿的村民根據自家實際情況參考,不走彎路,一步新建或改造到位。這樣推而廣之,使新建或改造后的每一座廁所功能完整且方便后期保潔,更加美觀、簡樸和實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