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方正的地塊上,旋耕機、插秧機、無人植保機等各類農機輪番作業。4月18日,我市千萬畝高標準農田宜機化配套建設工程推進會在潼南區舉行,我市今年預計完成農田宜機化改造7萬畝。
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今年全市農業工作會議上提出實施“六千工程”,即千萬畝特色效益農業提振工程、千萬噸品牌農產品培育工程、千個美麗鄉村試點示范工程、千萬農民利益聯結共享工程、千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示范工程以及千萬畝高標準農田宜機化配套建設工程,著力促進農業高質量發展。
“在這‘六千工程’中,高標準農田宜機化配套建設工程極其重要,是重慶丘陵山區改善耕作條件、發展現代農業的‘牛鼻子’。”市農委主任路偉表示,推進農業現代化,首先要做好土地“文章”,而關鍵就在于提高耕地質量和利用水平。
“巴掌田、雞窩地”是我市耕地條件*典型的特征。全市3500萬畝耕地中丘陵山地占比高達98%,其中15°以上的坡耕地占47.1%,單塊耕地面積1畝以下的占80%以上。這樣的條件,不僅造成了農業生產效率低、成本高,且極耗人力。
2016年起,我市加大對宜機化地塊的改造力度,截至目前,我市共安排專項資金9300萬元,已完成宜機化改造近15萬畝,增加耕地面積3%-5%,極大地提高了農業勞動效率。
市農委農機裝備處處長文澤富說,今年我市將繼續開展萬畝宜機化示范田建設,優先選擇特色產業發展較好、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較好、示范帶動作用明顯、坡度在25°及其以下的地區作為示范點,進一步撬動社會資金參與宜機化整治,預計可完成改造面積7萬畝。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