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清遠市陽山縣農村綜合改革形成的農村耕地整治整合等6項經驗寫入省農村綜合改革實施意見,在廣東省推廣。陽山農村綜合改革取得成功的背后,抓好土地整治整合是其中的關鍵一招,通過扎實抓好土地整治整合,以整治促整合,有效促進農民互換并地整合,實現“小塊變大塊、多塊變少塊、多處變少處”。
據統計,截止2018年2月底,陽山全縣完成土地整治整合的經濟社達到1883個,占總數的61.55%;完成整合21.12萬畝、整治10.08萬畝,分別占二輪承包土地面積的71.7%、34.43%。土地整合整治的扎實推進,正在較好地釋放土地能量與紅利。
土地整合整治受種植大戶青睞
土地整合整治的顯著成效,促使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明顯提升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變”改革和扶貧脫貧攻堅打下良好基礎。
其中一大體現便是吸引了眾多經營主體進來發展農業經濟,來自山東的梁老板便是其中之一。
2017年年底,在嶺背鎮當地政府的牽頭接洽下,梁老板在該鎮戶稠村委會潮水村等5個村小組以400元每畝的價格,租下了近420畝旱地,打造構樹種植基地。目前,聘請了附近村村民20多人進行構樹種植。
梁老板告訴記者,除了地租收入,貧困戶還可以以地入股獲取一定比例分紅,同時可以在國家政策補助上享受一定比例的分紅,此外,村民還可以實現家門口就業。可謂實現了四重收益。“2018年將在嶺背打造千畝構樹種植基地,目前已在嶺背租地近800畝。同時,計劃在七拱、黎埠等鄉鎮租地,預計年內在陽山種植構樹達到3000畝。”梁老板說。談及村中土地連片出租,在外務工,臨時在該基地干活的潮水二村村民毛伯說,此舉不但減除了自身種植承擔的風險,還可以獲取穩定的收益,值得借鑒推廣。
嶺背鎮“五位一體”縣級示范區內的水建村、犁頭村,通過土地整合整治后,實現了大片土地連片,受到不少種植大戶的青睞。陽山本地種植大戶馮老板告訴記者,之前原本打算在清遠佛岡打造日本紫蘇種植基地。*偶然的機遇,其朋友提及陽山嶺背土地連片的耕作優勢和優越的自然耕作條件,加上當地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帶隊選址,甚為感動,遂決定在該示范區內打造日本自訴種植基地,并以700元每畝的價格租地近120畝,種植日本紫蘇等精品菜。
記者在現場看到,數名工人正在地里忙碌,焊接、搭建溫室大棚,打鉆深井。馮老板告訴記者,年內計劃租地150畝,種植日本紫蘇、五葉神等,基地開始收成后,將為近100人提供長期就業崗位。據其介紹,其中規模種植日本紫蘇在清遠走在前列,今后將在縣內推廣。
全縣落實水稻播種育秧折合成大田面積12.5萬畝
時下正值春耕時節。不少村民在種植大戶的示范基地忙碌。陽山各鄉鎮的田地間,到處可見村民辛勤勞作的身影,他們正搶在春耕時節進行水稻等農作物種植。記者在嶺背鎮水建村看到,數名村民正在田間運作。爬田機運作時,泥水四濺,不遠處,幾個村民正在插秧。據嶺背鎮農辦統計,全鎮農作物播種面積4.8187萬畝。其中,稻谷等谷物2.3245萬畝,大豆等豆類1124畝,花生等經濟作物1.3044萬畝。
記者從縣農業局獲悉,春耕期間,由于陽山縣出現較大范圍輕度干旱現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春耕進度。近日,縣域范圍內出現的一輪降水過程,使干旱程度得到一定的緩解,春耕農事活動正抓搶時節進行。據統計,截止目前,全縣已落實春耕面積39萬多畝,其中水稻播種育秧折合成大田面積12.5萬畝、已辦田面積10萬畝、栽插面積9.5萬畝;玉米播種面積10.65萬畝,花生播種面積6.36萬畝,蔬菜播種移栽面積9萬多畝,其它春播作物1萬多畝。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