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以來,上海市城橋鎮嚴格按照崇明*生態島建設的戰略布局,密切聯系“創城”、河長制、環長制以及“五違四必”的工作要求,創新退養模式,通過“三輪”退養行動,凝心聚力,攻堅克難,持續推進農村中小型不規范養豬場的清零退養工作,退養率長期在全區名列前茅,目前已全部完成全鎮63家農村中小型不規范養殖場,退養率達*。
一、抓住市場周期,統籌謀劃,*輪全面退養。
城橋鎮成立以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多部門協同配合的退養專項工作小組,精細周全排摸,研究制定符合城橋實際的退養方案。一是形成遞減式的退養補償機制,激發養豬戶退養熱情;二是堵疏結合,建立鰲山水產養殖場退養中轉站,緩解退養難度;三是緊抓2014、2015年豬價偏低的市場周期,廣泛宣傳發動,充分體現為民提供實惠,全面打開養殖戶退養的新局面。通過2014、2015年*輪中小型不規范養殖退養行動,共完成整治52家不規范養豬場(其中22家外來養豬戶全面清退),退養母豬208頭,生豬3954頭,拆除棚舍面積9350.67平方米,年減少糞便直排9500噸左右。
二、抓住工作重點,聯動發力,第二輪克難退養。
鎮退養專項工作小組將剩余11家不規范養殖場退養工作納入2016——2017年度重點工作,退養補償政策逐步收緊,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生態破壞嚴重、違法搭建棚舍、泔腳養豬、“回潮”養豬等違法行為,鎮經濟辦、規保辦、城管執法中隊、市容所、網格中心、拆違辦、獸醫站等相關部門單位建立了聯動巡查機制,一經發現,即刻采取聯合執法,進一步鞏固生態治理成果;對中央環保部督辦的1家位于利民村的不規范養豬場以及區人大重點關注的,影響生態環境嚴重的3家位于城橋村的不規范養豬場,專項工作組多措并舉、聯合出擊,在*時間遏制其違法行為。通過2016、2017 年第二輪不規范養豬場的退養,城橋鎮共完成生態治理10家,退養母豬212頭,生豬1163頭,拆除棚舍面積3326.5平方米,年減少糞便直排3000噸左右。
三、抓住重要節點,*施策,第三輪清零退養
城橋鎮黨委、政府以“河長制”、“環長制”、“五。違四必”等重點工作為抓手,*施策,全面推進不規范養豬場的清零退養工作。鎮相關執法部門重點對全鎮僅剩的1家不規范養豬戶開展重點督查工作,做好上門宣傳勸退,清點和鎖定生豬存欄量以及違建面積。通過提高防疫檢疫門檻、聯動執法、環境整治等手段多管齊下,于今年2月完成了*后一家不規范養殖戶的退養工作。
四、抓住長效機制,生態引領,進一步鞏固成果。
下一步,城橋鎮黨委、政府將堅定不移的貫徹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建立健全不規范養殖督查、發現機制,持續跟蹤、巡查新增、回潮不規范養殖違法行為,并納入村委年終考核細則,采取一票否決制;完善經濟辦、規保辦、城管中隊、拆違辦、農技中心等相關職能部門的聯勤聯動制度,針對不規范養殖行為,發現一起,整治一起;同時,我鎮將結合“河長制”、“環長制”、“創城”、“大調研”等宣傳活動,營造良好的生態保護氛圍,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鼓勵群眾撥打不規范養殖違法舉報熱線電話;對因不規范養殖退養而失業或生活困難的群眾,我鎮積極發揮利用就業援助平臺,為退養戶創造再就業或創業的機會,并適當給予一定金額的退養補助;對尚不在退養范圍內的畜禽規模養殖場,鎮農業、環保部門持續督促其做好環保技術更新,并積極為其申報環保項目扶持,拓寬畜禽糞便再利用渠道。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