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時節,在吉林梨樹縣,百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創建啟動。這一規模占全縣玉米種植面積的1/3,所產的綠色食品玉米將供給周邊4家大型玉米加工企業。
在廣東梅州市,今年首批使用農產品地理標志的“梅江區清涼山茶”一開售,就吸引了大批品茶愛好者。家家發茶園負責人楊植善說,今年茶產量多了,價格比去年還漲了20%左右。
多年來,“三品一標”為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業綠色發展發揮著積極作用。日前召開的2018年全國“三品一標”工作座談會提出,要按照新時代農業農村工作的總體部署,以推進“三品一標”高質量發展為主線,努力使之成為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的“排頭兵”。
總量穩步增長產品質量穩定
近年來,“三品一標”工作系統通過規范審核,穩步推動事業發展。在綠色食品認證中,推行現場核查和交流檢查,調整了許可審查制度,實施頒證制度改革;在有機食品上,完善認證制度,優化工作流程;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中,將認證審核與標志管理相結合,緩解標志使用率偏低問題。這些工作舉措便利了申報主體,大幅度提高了認證效率。
據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主任張華榮介紹,截至目前,我國“三品一標”種植面積接近4.5億畝,約占全國耕地面積的25%;企業總數4.3萬家;產品總數12.2萬個,比2012年增長了27%,年均增長4.9%。農產品實物總量和生產面積不斷擴大,市場供給達到新水平。
質量是“三品一標”的生命線。近年來,整個工作系統堅持把質量工作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規范認證登記,從嚴審查監管。以綠色食品為例,企業年檢推行“三聯單”制度,持續開展風險預警,并與產品抽檢結合,及時排查質量安全隱患;市場監察范圍擴大到二三線城市,及時整治不規范用標,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五年來,已取消了800多個產品的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
各省工作機構不斷建立健全工作機制,提高質量管控水平。福建、河南綠色食品工作機構通過召開頒證懇談會、對獲證產品和基地進行監管約談;四川、福建、內蒙古等地率先將“三品一標”納入質量追溯系統。
規范生產、嚴格監管,保障了“三品一標”的穩定可靠。“三品一標”產品質量監測合格率連續多年保持在98%以上,沒有發生大的質量安全事件。
品牌影響力提升示范帶動力增強
通過加強品牌宣傳、擴大市場推廣、發展專業營銷等工作,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利用不同載體和平臺,面向社會公眾廣泛宣傳品牌形象,制作播出大型紀錄片《源味中國》;今年4月,中國綠色食品中心啟動了綠色食品宣傳月活動。通過連續舉辦全國性、區域性的專業展會,擴大品牌影響。連續多年舉辦全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累計交易額突破100億元。支持營銷企業開設“三品一標”銷售專區、專柜,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重點支持“工行融e購”“中綠生活網”等電商平臺開展專業營銷,入駐企業近2000家,在線交易額超1億元。
經調查,消費者對“三品一標”的綜合認知度已超過80%,正在收獲越來越多的市場紅利。有數據顯示,“三品一標”產品銷售價格平均增長7%以上;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國內年銷售額達4950億元,年出口額達33.25億美元。
通過與現代農業發展緊密結合,走品牌化帶動標準化、標準化促進綠色化、優質化路子,放大產業效益。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無公害農產品已被納入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評價指標體系。
在市場指引和政策引導下,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參與產品生產、綠色農資應用、原料基地建設、示范園創建。目前,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總面積達1.73億畝,對接企業2716家,帶動農戶2198萬戶,直接增加農民收入15億元。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企業有200家、產品300個,在生產基地推廣應用的效果開始顯現。各地已創建10個全國綠色食品和有機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24個全國有機農業示范基地,37個*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三品一標”在促進農業綠色發展、三產融合、產業*扶貧中示范帶動能力不斷提升。
順應新形勢力爭實現“四個轉變”
當前,我國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戰略,“三品一標”有發揮功能作用的陣地和條件;農產品和食品消費轉型升級,有利于實現優質優價、產銷良性互動。
張華榮表示,要著力推動“三品一標”工作由注重發展產品向推動產業升級轉變,由擴大產品總量向延伸產業鏈條轉變,由提升品牌認知度向增強品牌競爭力轉變,由政府主導推動向市場消費拉動轉變。
在新的格局下,“三品一標”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在戰略布局上,要統籌考慮發展規劃、產業政策、資金投入、法律保障;在發展策略上,要發揮本地區生態環境、自然資源、特色產品、市場需求的優勢,突出發展重點;在品牌打造上,要探索“三品一標”融合發展模式和途徑;在制度安排上,既要根據功能定位和目標市場,體現標準的差異性,又要統籌考慮標準之間的協調銜接;在工作推進上,要統籌組織開展品牌宣傳、市場推廣、基地建設、示范區創建等基礎性、支撐性工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