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寧,1986年浙江中醫藥大學中醫專業畢業,當過醫生,跑過業務,考上公務員后一直在外貿線上工作,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從業經驗。今年3月,被任命為鄉村特派員后,退居二線的他,重返基層戰場,肩負“強黨建、促發展、優治理”的職責,開啟鄉村振興之路。4月9日,杭州建德市旅游商務局鄉村特派員蔣寧帶領調研小組對大同溪口村進行一整天的調研走訪。
溪口村地處雙溪河畔,是原溪口鄉鎮政府所在地,距大同鎮集鎮中心4公里。地域總面積3.5平方公里,下轄20個自然村,現有總戶數780余戶,人口2368人。現有耕地1440畝,山林面積2300畝,其中,集體山林300余畝,蔣寧深刻感受到溪口村是一個山青、水秀、人淳樸的善美之地。
溪口村歷史文化悠久,現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16座、具有歷史傳承的宗祠3座、由杭州市特批的旅游開發寺院1座(即西竺萬福寺,年接待游客約50萬人次)。目前,在建的大同“稻香小鎮”核心區塊——游客接待中心恰好在該村轄區內。大長線、溪大線穿村而過,周邊杭千高速大同出口、大店口出口均已開通,交通便捷。幼兒園、敬老院、信用社等生活配套資源齊全。溪口村在村委和全體村民十余年的共同努力下,田園進行了平整,道路進行了拓寬,河壩進行了修固,村落和田野共同構筑了一幅美麗新農村的詩意畫面。
在一個擁有歷史文化資源,又積極開展新農村建設的村,卻缺乏集體經濟收入,需要特派員“消薄”,讓蔣寧深感責任重大。*次來村里,他與村兩委主要負責人就村集體經濟發展如何“消薄”進行了深入的座談,對部分村集體資源進行實地查看。多年來,由于村集體經濟收入來源單一、集體資源相對匱乏等因素,一直限制著溪口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集體經濟收入來源主要依靠原供銷社倉庫、茶廠的租金,然而年租金還不到2萬元。
面對少額的集體經濟收入和高額的日常維護支出之間的矛盾,以及項目匱乏和招商難之間的矛盾,蔣寧認為,要打好“消薄戰”,首要的就是*力度的梳理好村集體資源。找準“病根”,對癥下藥。
對癥下藥,*“消薄”。
4月17日,特派員蔣寧就“消薄”工作再次來到溪口村,摸查村集體經濟家底情況。根據村兩委初步統計的各項數據,蔣寧認為關于集體農地、林地、水塘、房產等信息還需進一步核實,做到心中有數。他對工作精益求精,不遺毫發。這次走訪,他注重村里幾個主要集體經濟資源,然而經過實地勘察,他發現村集體經濟的可用資源并不多。
村委所有的房產出租給木門廠、紙箱廠、商鋪使用,年租金僅每年一萬余元。琴山橋頭的原鄉政府所在地,村委計劃建三層樓房,用于農貿市場、小超市和農民工公寓,提高商貿活力。特派員蔣寧強調要盡快動工,將設想轉化為措施,將措施轉化為成效。
在摸清村里三處水塘的情況后,他提出通過發展養殖增加集體收入,還計劃邀請省旅投公司專家來做考察,對規劃提出專業建議。又從“一村一品”工作角度出發,與村兩委一道進一步挖掘經濟資源,根據溪口村的農業特點因地制宜進行探索。此外,他還結合大同鎮打造“稻香小鎮”工程,提出設計和包裝項目,挖掘本村環境和資源優勢,以鄉村休閑為主題做好做足文章,提升本村建設水平和村民收入。
接下來,他將集村兩委之力,進一步摸清“家底”,找準“病因”,開出“良藥”,廣泛聽取村民對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想法,找準切入點。同時,利用旅游商務局在招商引資、旅游規劃等方面的政策優勢,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出謀劃策,助力鄉村振興。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