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致富經 > 桂林李紅庭:從破落戶做成致富能手(圖)
桂林李紅庭:從破落戶做成致富能手(圖)
農業網   時間:2018/4/26 9:32:00  來源:桂林生活網  閱讀數:406

壯鄉豬

  11年前,他曾經是當地身家數十萬元的“破爛王”,然而,一夜之間他又成為當地“破落戶”;但是,他并沒有氣餒,依靠賒賬240元重新起家,不等不靠,走過了一段“致富-返貧-再致富”的艱難軌跡,也走出了一條帶領群眾一起脫貧致富的路子。

  桂林市平樂縣源頭鎮玄武村委冷水村的李紅庭,原本靠經營廢鐵收購店成為當地有名的致富能手,不料一場金融危機讓他成為“貧困戶”,但他沒有輕言放棄,特別是2015年在開展*扶貧識別中被認定為貧困戶后,在當地政府以及后盾單位的幫扶下,他憑借自己的一股干勁,不等不靠,通過養豬實現了自己脫貧摘帽的愿望,重振雄風后他還要帶領群眾一起致富。

  從身家數十萬元的“破爛王”到“貧困戶”

  10年前的李紅庭,在當地是個小有名氣的生意人,經營著一家廢鐵收購店,由于為人老實,人緣較好,生意做得紅紅火火,2007年,他就已經有了30多萬元的積蓄,成為當地響當當的“破爛王”。為了把生意做得更大,他從銀行貸款10萬元,投入到廢鐵收購中,期望再收“一桶金”。但天有不測風云。2008年,一場金融危機不期而至,廢鐵滯銷,*終導致他庫存的100萬元廢舊鋼鐵高價收進,低價賣出,血本無歸,還欠下30多萬元的債務。

  廢舊生意場上遭受挫折的李紅庭回到家里務農,但他沒有放棄重新創業的理想,農忙之余,他每天堅持看中央電視臺的農業欄目。幾年前的*,欄目組播出了一個湖南養殖戶的節目,此人在當地普發瘟疫、養殖戶所養殖的長白豬90%以上染病死亡的情況下,其養殖的壯鄉香豬幾乎沒有受到影響。

  觀看節目后,李紅庭深受啟發,他發現“壯鄉豬”具有瘦肉多、脂肪少、抗病強、耐粗飼、肉質細嫩的優點,其帶皮的肥肉肥而不膩,香脆可口,口感比普通豬肉好,于是決定利用自己村上擁有成片的山場和較為充裕的野菜青草優勢,發展全生態“壯鄉豬”養殖。不過此時他身無分文,舉步維艱。

  從賒賬240元起步發展養豬業

  為了能有錢發展,2013年,鄰居家賣小豬,他以240元的價格賒了3頭小豬飼養。第二年9月,正是李紅庭決定飼養“壯鄉豬”的時候,他就用賣這3頭豬的錢,開始了發展養殖“壯鄉豬”的征途。到外地買豬,為了節約路費,他向朋友借車,選擇高速路免費的“十一”假期出行;為了買到好的品種,他千方百計通過親戚朋友幫忙引薦,*后終于買回了5頭小母豬和一頭公豬。豬苗回家后,他一家起早貪黑,精心照料。同時為了擴大規模,他向銀行貸款10多萬元,3年來,他一心撲在這項養殖事業上。

  特別是2015年被*識別為貧困戶,更加激發了李紅庭的斗志。他心里盤算著不但要盡快脫貧,還要帶領群眾一起致富,重振往日雄風。為此,他在扶貧后盾單位的支持下,不等不靠付出了常人幾倍的辛勞:為了提高豬的成活率,他自己動手搭建豬舍,根據“壯鄉豬”好動的特點,精心設計圍建豬圈;為了保障豬肉的品質,節約成本,他每天起早貪黑到田間地頭、山場上割青草、挖野菜,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晝夜守護著他的“壯鄉豬”……

  “壯鄉豬”品牌打響,他要帶領村民一起致富

  功夫不負有心人,李紅庭的“壯鄉豬”養殖場如今已經初具規模,有母豬60多頭、成年肉豬80多頭,以及100多頭小豬,養殖場總資產價值數十萬元,來自賀州、鐘山、桂林等地的客戶紛紛上門訂購,產品供不應求,預計今年的純收入將達到10萬元,脫貧肯定不是問題。

  李紅庭說:“要抵抗市場風險,產業就要做大做強,僅靠我一家之力不行,得靠大家一起抱團發展!”為此,他準備將養殖場的養殖規模擴大到500頭。同時,動員鄉親們一起發展“壯鄉豬”養殖,向他們提供養殖技術,發展壯大本地特色養殖產業,帶領大家一起脫貧致富。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xx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