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開啟綠色發展新征程,深入開展新一輪綠化廣東大行動,建設五大森林生態體系和全國*國家森林城市群,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致力構建南粵大地新的生態格局,取得良好的成效。全省完成森林碳匯造林1695萬畝,建設生態景觀林帶1.05萬公里,新建森林公園588個、總數達到1373個,新建濕地公園132個、總數達到203個,綠化美化村莊近1.2萬個。到2016年底,全省森林面積增至1.632億畝,森林覆蓋率達58.98%,森林蓄積量5.73億立方米。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設示范區建設取得重大成效,廣州、惠州、東莞、珠海、肇慶、佛山、江門市先后成為“國家森林城市”。全省認定“廣東省森林小鎮”38個。
黨的十九大把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強調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建設美麗中國。廣東山多平地少, 素稱“七山一水二分田”。建設美麗廣東,必須以“林”當先?,F階段廣東森林的供給、調節、服務和支持等四大主導功能并不強。進入新時代,必須把森林經營作為林業建設的永恒主題,采取更加*科學的對策、更加有力可行的措施,全面加強森林經營,*提升森林質量,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堅持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堅持創新發展,不斷推進森林經營理論、技術模式、組織形式、社會化服務、政策機制、管理制度、成效監測等方面的探索創新。堅持協調發展,正確處理森林經營中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關系,協調各經營亞區發展,全面提升森林等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堅持綠色發展,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加快可持續經營、多功能經營、近自然經營、森林健康經營等先進森林經營理論和技術應用步伐。堅持開放發展,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積極吸收借鑒國際先進森林經營理念,加強與港澳臺地區的森林經營合作,創造條件開展森林經營國際合作與交流。堅持共享發展,探索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參與森林經營的各方有更多獲得感,使資源增長、生態良好、林業增效、職工增收、林區和諧穩定成為民生福祉,使廣大民眾分享森林經營帶來的成果,真正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堅持依法治林、生態立林、改革強林、創新興林、經營富林。在依法治國的大框架下,全面推進依法治林,努力實現立法由注重強化行政權力向注重維護經營者權益拓展轉變,把森林經營納入法制化、制度化、規范化軌道。把發展林業作為建設生態文明的首要任務,在森林經營中突出生態,堅持生態立林戰略,讓林業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淡水安全、生物安全、資源安全、能源安全、糧油安全、氣候安全等方面發揮重大作用。全面推進林業改革,切實消除制約森林經營的體制機制性障礙,激發森林經營的動力和活力。大力營造創新氛圍,激發林業創新活力,在要素市場建設、發展模式、管理方式、經營機制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破解森林經營中的難題。通過持續推進森林經營,逐步優化森林結構,使森林資源數量和質量發生顯著變化,全面建立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為實現林業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兩類林管理和三類林經營并舉。從生態公益林禁止經營和商品林過度經營的窠臼中走出來,在原來將森林劃分為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兩類林的基礎上,根據森林所處的生態區位、自然條件、主導功能和分類經營的要求,將森林經營類型分為嚴格保育的公益林、多功能經營的兼用林和集約經營的商品林三類。其中多功能經營的兼用林又細分為生態服務為主導功能的兼用林和林產品生產為主導功能的兼用林。采取科學合理、區別對待的經營對策,科學地分類經營,提高森林經營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同時,根據立地質量、森林類型和發育階段,采取科學經營措施,提升森林主導功能,兼顧維持和增強輔助功能,充分發揮森林供給、調節、服務和支持等多種效益。
堅持增加森林數量與提升森林質量并重。持續加強造林綠化,完成荒山荒地造林任務,拓展造林綠化空間,擴大森林面積,增加森林數量。圍繞森林提質增效,加強森林經營,建立健全森林保護制度、森林經營制度。推動林業發展方式實現六大轉變:由以造林綠化為主向造林綠化和森林經營并重轉變;由單一目標向多重目標轉變;由對森林索取向提高森林質量,建立健康穩定、優質高效的森林生態系統轉變;由培育中小徑材為主向培育大徑材為主轉變;由以利用木材為主向利用木材和非木材產品并重轉變;由以營造松、杉、桉為主向珍貴樹種、鄉土闊葉樹種、景觀樹種轉變。
堅持全周期經營森林。針對過去重視造林增加森林面積和采伐利用木材,忽視撫育經營提高森林質量這個關鍵環節帶來的弊端,今后不僅要抓好造林和采伐管理,更要加大森林撫育力度,重視森林經營全過程。通過對森林生長全過程中各階段林分特征與對應的經營措施的對比分析,編制全周期培育過程設計,把保護和培育森林的一系列活動貫穿于整個森林生長周期。同時,根據區域特點、立地環境、森林植被(樹種)類型、主導功能、目的樹種或樹種組合特征等,科學制定各類型森林作業法,細化各種作業關鍵技術,形成適用本地主要森林類型、地理區域和功能定位的森林作業法體系,推動輪伐、皆伐等簡單的森林采伐利用方式向漸伐、徑級擇伐、單株木擇伐等精細化采伐利用方式轉變。
堅持近自然經營與現代技術結合。堅持近自然經營策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促進天然過伐林、天然次生林和退化林分修復,天然更新與人工輔助措施相結合,促進森林生態系統正向演替。禁止超強度、不合理采伐和全面割灌除草,積極保護林下幼樹、幼苗、灌草植物,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棲息地及其生存環境,保持、恢復和改善森林生態系統完整性與生物多樣性。同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林區道路建設,大幅度提高林區道路網密度,改善林區生產條件,降低森林經營成本。加大經營裝備推廣使用的支持力度,推進便攜式森林撫育設備研究開發與推廣應用,逐步提高整地、造林、割灌、修枝、間伐等營林生產機械化水平。推進森林經營數表體系建設,改進數據觀測采集、存儲分析和傳輸儀器設備。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森林經營檔案管理制度,建設完善統一的基礎數據庫和業務運行系統,實現造林、更新造林、森林撫育、采伐收獲等經營活動的智慧化管理。
堅持實行全社會共享共建機制。林業既是公益事業,又是基礎產業,既需要公共財政投入,更需要經營者投入。對公益林,加大政府公共財政投入力度,提高補助標準,調動經營者積極性;對商品林,充分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政府出臺相應的扶持政策,由市場引導社會各方面資金投入。建立健全森林經營金融支持體系,引導金融機構開發與森林經營特點相適應、貸款期和寬限期長、利率優惠、手續簡便的金融產品。積極推進落實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機制(PPP),通過購買服務、股權合作等方式,吸引金融資本、工商資本、社會資金參與森林經營。重視不同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創新森林經營組織形式,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鼓勵大戶經營、家庭經營、合作經營和企業經營,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下轉B3版)
新時代廣東森林經營工作目標:力爭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0.5%,森林蓄積達到6.43億立方米以上。每公頃喬木林蓄積量達到66立方米以上,每公頃喬木林年均生長量達到4.6立方米以上?;旖涣置娣e比例達到40%以上,珍貴樹種和大徑級用材林面積比例達到15%以上。森林植被總碳儲量達到3.7億噸以上,森林每年提供的主要生態服務價值達到1.8萬億元以上。
一要構建滿足現代森林經營需要的政策和管理體制。出臺依法治林、兼用林經營管理、森林提質增效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管理辦法及實施方案。建立森林經營規劃制度,完善公共財政扶持政策,健全現代金融支持機制,深化森林資源管理改革等。把森林質量*提升工程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省、市、縣、鄉鎮層層落實責任,實行責任目標考核制。落實各級林業主管部門的森林經營規劃編制、執行責任和經營活動的監管責任。森林經營做到責任有主體、投入有渠道、任務有保障。
二要突出國有林場在森林經營中的示范帶動作用。國有林場改革基本完成后,要及時轉變工作思路,緊緊圍繞加強森林經營,提高森林質量這個核心,牢固樹立保護優先和科學經營的兩大理念,堅持把建設生態文明、弘揚生態文化作為全省國有林場的重要使命,把提供生態產品和服務作為國有林場的核心任務,把建設森林公園作為國有林場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全力抓好造林、撫育、退化林修復和森林資源保護四項工作。全力把國有林場打造成為木材戰略儲備地、森林經營科研試驗主陣地、林下經濟示范地、美麗森林聚集地、百姓游憩*地。全面提升國有林場森林經營水平和森林質量,帶動和促進區域乃至全省森林經營工作。
三要充分發揮科技和人才在森林經營中的支撐作用。大力推行人才強林戰略,推進森林經理和森林培育等學科建設、優化科研環境、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加強林業相關科研院校森林經營科研人才培養,夯實森林經營理論技術研究基礎。加強森林經營專業技術隊伍建設,落實基層人才政策,加大基層森林經營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加強林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建立完備的省、市、縣、鄉(鎮)森林經營技術管理和服務體系。強化鄉鎮林業工作站、國有林場等基層林業機構建設,理順管理體制,穩定基層森林經營管理隊伍。建立常態化的森林經營人才培訓制度,建立培訓基地,分級開展森林撫育、造林更新等技術培訓,推動森林經營向專業化、規?;D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