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金華金東區發動群眾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圖)
金華金東區發動群眾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圖)
農業網   時間:2018/4/27 9:57:00  來源:浙江在線  閱讀數:507

農村

  雨生百谷時節,八婺大地,牡丹吐蕊,櫻桃紅熟。綠水青山間,白墻黛瓦的民居錯落有致,如詩如畫。阡陌田野上,村民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生機盎然。

  被評為3A級景區的金華市金東區澧浦鎮蒲塘村里,古村落整治行動正在開展。晚清進士王廷揚故居附近,70歲的村民王志富和3個老伙伴一起,揮鋤平整村道,準備鋪設鵝卵石。“村莊越來越漂亮了,我們感到自豪,也覺得有義務為鄉村建設出力!”擦一把臉上的汗,王志富說起話來中氣十足。

  “良好的生態、潔凈的村莊,靠百姓參與和創造。”金東區農辦主任傅得芳說,近年來,當地堅持農民主體地位,按照“全面小康、全域美麗、全民幸福”要求,從村莊單點整治到全域連線成片整治,建成精品村95個、秀美村91個、潔美村206個,美麗鄉村創建覆蓋率達77.2%。

  2004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全省“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作現場會上提到,金東區曹宅鎮雅里村通過村莊整治,使原來“臟亂差”的村莊變成一個“水清、路平、燈明”的文明村,使原來比較緊張的干群關系變得比較融洽。10余年來,金東始終牢記使命、不負囑托,以干群關系融洽為本,全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生態宜居、美麗幸福的鄉村成為一張金名片。

  從“要我分”到“我要分”。

  ——村民愿意,事情才能做好。

  因為成功實施垃圾分類工程,江東鎮六角塘村先后被評為全國環境衛生示范村、全國垃圾分類示范村。村莊的名氣越來越大,前來參觀學習的人一撥接著一撥。

  村民賈金翠家門口放著一藍一綠兩只垃圾桶,分別標注“可爛垃圾”和“不可爛垃圾”。走進屋內,客廳寬敞明亮,地板纖塵不染。客廳一角,放著一只小垃圾桶,里面有幾個藥瓶子。“這樣的小垃圾桶家里有兩只,客廳這只裝不可爛垃圾,廚房那只裝可爛垃圾,裝滿后倒進門口的垃圾桶。”跟著賈金翠走進廚房,水槽邊的小垃圾桶裝著一些蛋殼和菜葉子,“廚房垃圾水分多,我每次都把水瀝干后再倒進去。”

  在這位72歲的農村居民看來,垃圾分類一點也不難,習慣后就是舉手之勞。“原先大家都把垃圾扔到村口池塘,臭氣熏天。垃圾分類后統一收集,蚊子、蒼蠅少了許多。”賈金翠說,去年夏天,她家就不用蚊帳和蚊香了。

  目前,金東按照“群眾可接受、財力可承擔、面上可推廣、長期可持續”的原則,在“兩級四分法”基礎上,建立垃圾分類六項制度,實現農村全覆蓋。“垃圾分類的方法很多,太復雜的農民搞不清楚。分可爛與不可爛,簡單明了,村民也懂。” 六角塘村黨支部書記樓根洪總結村里垃圾分類成功的訣竅,“村民自發去做,事情才能做好”。

  從“要我分”到“我要分”,村莊環境的改善,讓村民有了更強的主體意識。

  “開展環境整治后,村里人也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曹宅鎮溪頭村黨支部書記陳分明向我們說起*近發生的一件趣事。他的朋友來村里做客,習慣性地將煙頭扔在了地上,一位年逾七十的老婆婆路過,順手撿起煙頭扔進了垃圾桶。友人尷尬至極,也頗受觸動,幾天后專程上門拜訪。老人說:“我的文化程度不高,但知道這地是為村里人掃的,是為大家有個好環境。”

  “農民要什么,我們干什么,這是原則。”傅得芳說,在金東,尊重農民意愿,改善人居環境,也激發了村莊發展的活力。

  在嶺下鎮河口村,村民朱林生將自家的舊房子改造成民宿,即將開門迎客。“村莊整治后更美了,但村里沒有像樣的農家樂和民宿。”朱林生說,他和鄉親們商量后,把閑置老屋統*轉、改造,發展鄉村旅游,沒想到大家一拍即合。如今,破舊的墻體用原木包裹,變身休閑木屋,幾棟老屋正在改建,充滿鄉土韻味的民宿群初現雛形。

  從“袖手看”到“動手干”。

  ——愛美比美,成了鄉村風氣。

  彩繪小船做成的花圃、爬滿紫藤的墻角小景、造型豐富的盆景拼接……走進多湖街道廳上村,家家戶戶隱身花海,房前屋后處處見綠。

  村民黃蘇花正在擺弄自己設計的新花架,家門口的兩只紅燈籠垂下幾條麻繩,固定好的木板懸掛其間,上面幾盆吊籃花開正盛。“這個創意好,下次評選該給你升一顆星。” 金東區婦聯副主席陳衛華不吝稱贊,“動員村民投身美麗家園建設,讓群眾從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中,感受到美麗鄉村建設的好處,實現了從‘冷眼觀’‘袖手看’到‘拍手贊’‘動手干’的轉變”。

  農村婦女是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半邊天”。去年,金東區提出“清潔化、有序化、香彩化、協調化”的“四化”標準,全域百村開展“美麗庭院”建設。多湖街道所轄的37個村(社)參與“美麗庭院”星級評定,并實行“一年一評定、一月一比學、一周一抽查”。如今,不論是用過的咸菜壇、酒壇,還是廢舊浴缸,都成了廳上村村民舊物造美的寶貝。

  “夏天快到了,我正準備用水缸造個睡蓮小景。”剛在自家苗圃干完農活的王黎敏,帶著一腳泥一頭扎進家門口的綠地。建設美麗庭院,王黎敏是村里*個吃螃蟹的人。拆除了自家的紅磚院墻,清除堆放的陳年雜物,再種上花草架上秋千,她家的庭院*一個樣。看到變化的村民們也紛紛效仿,愛美比美逐漸成了村里的風氣。“親戚朋友來了都羨慕,說我這小花園比城里住著還安逸。”王黎敏說,盡管每天都要在庭院里忙一兩個小時,但美麗庭院讓她產生了莫大的榮譽感。

  “環境改變人,村里的婦女,現在個個成了創意家、園藝師。”陳衛華說,村民對打造美麗庭院極為上心,且富有創意。目前,全區243個村已建成美麗庭院11981戶。

  環境對人的改變,也正在澧浦鎮蒲塘村上演。“以前村里收衛生費比登天還難,*后總要靠村集體墊付。去年村里人居環境改善了,村民都高興,收齊衛生費只用了22天。”蒲塘村黨支部書記王標明至今記憶猶新,在他看來,村民的支持是蒲塘村獲評國家AAA級旅游景區村莊的重要因素。

  三面淺山坡環抱,一面清水塘環繞,水系發達的蒲塘村是金東區*早實行“塘長制”的村子之一。村里每個水塘都設“塘主”,負責日常管理和污染治理等工作,每個塘主還配有后援團成員。“我一個人管理難免有疏漏,后援團的村民就是我的‘眼睛’。”蒲塘沿塘主王平說,自己早晚到水塘巡視兩次,附近村民會時刻監督水體狀況。

  王標明說,村里黨員干部對環境整治干勁十足,村民們也被帶動起來了,人氣越來越高,今年已接待游客29500人次。

  在外打拼的鄉賢,則通過認捐、捐建、認養等形式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在曹宅鎮寺畈村,開工建設兩口新水塘,急需資金,鄉賢張秀捐助100萬元,解了燃眉之急。在金東,這種村民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的氛圍已經形成,村莊和美背后是民心齊聚。

  從“榮辱榜”到“笑臉墻”。

  ——文明素養,在細節中提升。

  八仙溪順嶺下鎮釜章村潺潺流過,溪岸的盆景綠植郁郁蔥蔥。花草掩映間,一塊刻著名字的石頭無聲地佇立著。

  “那是我的榮譽石,刻上了字就像許下了承諾,既是榮譽也是責任。”72歲的村民章志其說,群眾認捐、認建、認養村內公共設施或綠地,都會在“榮譽石”上刻下姓名。他是黨員,帶頭拆掉了家門口的泥土圍墻,按照村里統一安排負責一塊綠地責任區的日常管理。如今,鵝卵石筑起的花圃中月季、杜鵑盛放,成了溪邊的一道風景。

  激發村民積極性,主動參與村莊事務、實現共建共享,需要一套長效機制來保障。

  在江東鎮六角塘村,為推進垃圾分類,村里設立了榮辱榜,每月評出先進和落后家庭,在村公開欄用照片直觀地展示;在廳上村,村口*顯眼的地方設有一面“笑臉墻”,每一張燦爛笑臉背后都是一戶悉心打造的美麗庭院……“鄉村是熟人社會,誰家上了榮辱榜被曝光,不用干部上門就自覺動手整改了。笑臉墻更能提升村民的榮譽感,形成互學互比的氛圍。”樓根洪說。

  規范村民行為,村規民約也發揮了不小作用。“我們將垃圾分類納入村規民約,如果某家屢教不改,就不能享受村里的各種福利。”樓根洪說,比如兒子不肯對垃圾進行分類,其父母的節日補貼款就暫緩發放;如果黨員不帶頭分類,就取消其評先進的資格。

  “這些規章制度既規范了村民行為習慣,也保證了公平公正。”嶺下鎮日輝路村書記陳根有舉例說,村里開發項目需征收土地,有村民提出條件,要求優先挑選宅基地,這違反了村規民約。陳根有指著墻上的村規民約,向他認真解讀:“凡違反本村規民約拒不改正的,暫緩享受村集體經濟利益分配和優惠政策。”面對嚴格的規范,村民考慮再三后松了口:“村規民約是我自己同意的,我不該說一套做一套。”

  據了解,為增強村規民約的針對性和操作性,金東區創新推出“五步法”,即村(居)兩委聯席會議商議確定村規民約征求意見稿,通過召開村民小組或戶主會、上門座談等形式廣泛征求意見,形成表決稿報鎮鄉(街道)審查,審查后的表決稿提交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表決通過,正式稿報鎮鄉(街道)備案并在宣傳欄公布實施。“村規民約從村民中來,再到村民中去。這種廣泛征集、因村制宜的規章制度,為打造宜居鄉村提供了規范。”傅得芳說。

  一面“笑臉墻”,激活了村民共享的自覺性;一塊“榮譽石”,調動了群眾長期參與的積極性;一部村規民約,提升了村民環境整治的規范性。

  在長效機制作用下,追求“美麗”已成為每個金東村民的自覺行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j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