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寧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文化小康助力脫貧富民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聚焦寧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的文化短板和亟需解決的問題,從6個方面提出18條措施,推進鄉村產業發展和鄉村文化繁榮,助力脫貧富民和鄉村振興。
《意見》堅持扶貧和扶志、扶智、扶產業相結合,提出將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組建區、市、縣三級脫貧扶志宣講團,實施農村勞動力“拿證提升”工程,培育新時代先鋒模范,選樹道德建設先進典型,開展“除陋習、樹新風”“人文城鄉、美好生活”等主題活動,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培育弘揚文明新風。
為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豐富鄉村振興的文化內涵,《意見》提出將統籌推進貧困縣(區)文化館、圖書館達標建設,實施貧困地區555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提升項目,在中南部9縣(區)建設3個體育公園、17個鄉鎮農民體育健身工程、30個健身驛站、10個兒童運動樂園,每年送戲下鄉1600場以上、開展廣場群眾文藝演出1500場以上、農村電影放映4萬場以上,開展高雅藝術、書法、戲曲、傳統體育等進校園和經典誦讀活動,建立貧困地區基層藝術團體基礎數據庫,培養100名藝術基礎人才。
在文化產業扶貧方面,《意見》提出將重點支持貧困縣(區)民營文化企業,加強文化產業創業孵化基地建設,以文化創意設計推動剪紙、磚雕、刺繡等非遺產品轉化利用;建設市、縣(區)特色文化資源庫,引導農民制作特色文化產品;支持貧困地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特色文化產業等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拓寬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路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