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必須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多年來,我國農業發展取得顯著成績,但也累積了一些矛盾和問題,如農產品結構升級滯后于消費結構升級、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后勁不足等,農業現代化仍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短板。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必須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推進農業經營體制、科技體制、產業發展體制改革。
推進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發揮規模效應。一是深入實施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擴大土地經營規模,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的基本途徑。應深入實施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促進土地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在這個過程中,注意維護流轉雙方的權益,形成科學有效的土地流轉機制。二是大力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著眼于滿足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生產經營需要,著力發展農業市場信息服務、農資供應服務、農業綠色生產技術服務、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服務、農機作業及維修服務、農產品初加工服務、農產品營銷服務,讓農業經營主體通過購買服務就可以實現生產經營機械化、規模化。三是培育新型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代農業,需要加快培育新型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使其具備較高文化水平、掌握多種生產技能、擁有良好溝通協調能力,以有效解決融資、技術和營銷等問題。
推進農業科技體制改革,發揮科技乘數效應。現代農業競爭越來越表現為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的較量,但我國農業科技短板問題還比較突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與推廣,發揮科技乘數效應。首先,增加財政投入,整合農業科研和農技推廣經費,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其次,健全協同創新機制。依托科研院所和高校,發揮農業龍頭企業主體作用,廣泛吸引社會力量,形成協同創新機制,突破單一主體的局限。再次,提高科技研發的針對性。根據我國國情農情和農業發展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業科技研發。例如,針對北方水資源短缺問題,研發節水品種;針對南方丘陵地區實際,研發小型農機設備。*后,加大農業科技成果推廣力度,讓農業新技術、新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示范作用,帶動其他經營者采用先進技術和設備。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促進供需對接,加速成果轉化。
推進產業發展體制改革,發揮三產融合帶動效應。農業是弱質產業,比較效益低。加快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促進農民增收,需要走三產融合發展之路。首先,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農業生產地域性很強,各地推動農業發展,應依據自然稟賦條件和現實基礎,充分發揮比較優勢,著力把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做優。其次,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伸農業產業鏈條。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應依據地區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不斷拓展農產品增值空間。再次,推進農業區域品牌建設,形成品牌生產區。市場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品牌競爭。加強農業品牌建設,圍繞優勢品牌形成具有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品牌生產區,是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農業綜合效益的重要抓手。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