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新時代,鄉村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行動計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的發布,意味著浙江省將舉全省全社會之力,以更大的決心、更高的目標、更強的力度,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高水平譜寫新時代“三農”發展新篇章。記者就《行動計劃》的意義、內涵、特點等相關問題采訪了省委副秘書長、省農辦主任張才方。
問:如何準確把握浙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
答:當前,浙江省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農村*為突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高水平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艱巨*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廣泛*深厚的基礎在農村,*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如期實現“兩個高水平”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農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問:浙江此時推出《行動計劃》,基于怎樣的考慮?
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浙江有基礎、有條件,也有責任繼續走在前列。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省高效生態農業加快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提檔升級,農民收入持續穩定增長,農村改革全面深化,鄉村面貌深刻變化,農民生活顯著改善,生態紅利逐步顯現,城鄉發展加快融合,浙江農業農村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良好基礎。
同時,浙江也面臨著不少困難與問題:綠色消費需求加速和農業生產方式有待進一步轉變之間的矛盾;人們對鄉村優美環境日益增長的需求與鄉村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之間的矛盾;農民對高質量教育和健康等民生需求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有待提高之間的矛盾等。如何解決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打通“三農”的痛點、堵點、難點,《行動計劃》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全方位、全角度的政策供給和制度供給。
問:《行動計劃》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怎樣的目標?
答:根據發展實際,浙江自我加壓,突出“以人民為中心”和“現代化”,確定了近期、中期、遠期目標: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廣大農村與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22年,鄉村振興取得重大進展,以人為核心的現代化高水平推進;到2035年,鄉村振興目標基本實現,全體農民共同富裕走在全國前列,農業農村現代化率先實現;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全體農民共同富裕高標準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高水平實現。
問:《行動計劃》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謀劃了哪些重大舉措?
答:一是有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為引領。《行動計劃》提出,制定《浙江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
二是有“五萬工程”“五大行動”為載體。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提出全面實施萬家新型農業主體提升、萬個景區村莊創建、萬家文化禮堂引領、萬村善治示范、萬元農民收入新增等“五萬工程”,并對應實施產業振興、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文化興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提升、富民惠民等“五大行動”。
三是有全方位的制度性供給為保障。《行動計劃》圍繞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深化“三位一體”農合聯改革、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推進鄉村治理機制創新、健全完善村黨組織領導的村級重大事項重要問題重要工作討論決定機制等方面,部署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和制度建設。
四是有一系列的重點項目為支撐。《行動計劃》列出30項鄉村振興重點項目,總投資5000多億元,農信系統信貸投放5000億元。
問:《行動計劃》有哪些亮點和特點?
答:一是突出鄉村全面振興的主題。通篇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圍繞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全面推進農村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提出讓農業加快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加快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加快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二是突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行動計劃》提出了“高水平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目標,文件內容重點圍繞這一目標展開。比如,提出了大力發展高效生態現代農業,實施“12188”工程,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提出了實施“千村精品、萬村景區”工程、全域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等舉措,加快建設現代化的美麗鄉村;提出了深化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實施百萬農村實用人才培養計劃、農村頭雁工程等舉措。
三是突出融合發展的主線。融合發展是貫穿《行動計劃》全文的一條主線。比如,在產業振興行動中,提出全面加快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行動中,提出推動生產生活生態深度融合;在鄉村治理中,提出加快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在全面深化農村改革中,明確以城鄉融合發展作為主要目標,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在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支撐中,注重產、村、人融合,引導各類人才向農業農村集聚。
四是突出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行動計劃》把保護和增進農民權益、充分發揮農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作為根本,切實增強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比如,提出大力提升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優先發展農村教育事業,深入實施“雙下沉、兩提升”工程,鞏固提升農村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等;提出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深化全省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建設;提出實施低收入農戶全面小康計劃,把提高幫扶質量放在首位,堅決打贏低收入百姓增收攻堅戰;提出保障農村公共安全,打好城鄉治危拆違攻堅戰;提出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
五是突出體系化系統化推進。《行動計劃》提出建立完善的推進體系,要求各級各部門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和專項規劃或方案,形成系統銜接、城鄉融合、多規合一的規劃體系,并建立科學的指標體系、務實的工作體系、管用的政策體系、有效的評價體系。
問:《行動計劃》將深化改革、加強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加強黨建引領單獨作為一個部分,提出了哪些具體要求?
答:鄉村振興,深化改革是動力。堅持城鄉等值化理念,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加強頂層設計和改革落地,激活主體、激活要素、激活市場,大力推進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著力推進新型城市化與鄉村振興協同發展,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
鄉村振興,科技人才是支撐。深入推進創新強省、人才強省在鄉村的落地,把科技創新作為*動力,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著力構建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快完善農村人才培育體系,暢通智力、技術、資金、管理下鄉通道,激發農業農村創業創新活力。
鄉村振興,基層基礎是前提。堅持黨領導一切的原則,按照“抓基層、打基礎”的要求,推動鄉村組織振興,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地位,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抓鄉促村,實施農村頭雁工程,全面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
問:鄉村振興是一個大戰略,《行動計劃》提出了哪些保障舉措?
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決策部署,要切實把鄉村振興擺上優先位置,把黨管農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實處。
一是加強黨對農村工作的全面領導。始終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完善黨委統一領導、政府負責、黨委農村工作部門統籌協調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制,實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鄉村組織實施的工作機制。
二是建立完善的推進體系。強化規劃引領,制定《浙江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建立科學的指標體系、務實的工作體系、管用的政策體系、有效的評價體系,加強鄉村振興標準體系建設,研究建立鄉村振興統計體系。建立鄉村振興專家決策咨詢制度,動員社會各界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三是強化投入保障。把農業農村作為財政優先保障領域,確保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相適應。健全投入保障機制,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
四是加強“三農”工作隊伍建設。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約束與激勵并重,鍛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鐵軍。把到農村一線鍛煉作為培養干部的重要途徑,加強從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關愛,形成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的用人導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