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5月3日從市農委獲悉,為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幫助貧困戶增收脫貧,合肥市2018年擬投入2.6億元資金(市本級財政安排1.4億元,各縣市配套1.2億元),深入推進特色種養業扶貧工程。
近年來,合肥市重*、補短板、促攻堅,積極開展特色種養業脫貧攻堅工作。2017年,合肥市出臺了《關于推進“四帶一自”促進產業脫貧工程的意見》,大力推廣各類園區帶動、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合作社帶動、經營大戶帶動和貧困戶自主發展的“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至2017年底,全市112個貧困村全部產業到村,其中88個村、15802戶達到省特色種養業扶貧發展標準。
全市涌現一批大棚蔬菜、食用菌、葡萄、瓜簍籽、富硒藍莓及魚稻共生等特色扶貧產業基地,建設218個扶貧產業園,吸納帶動12201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200元以上。“貧困戶通過發展特色種養業獲得收益和政策補助,內生動力逐步激發,為穩定脫貧奠定了堅固基石。”市農委工作人員說。
扶貧專項資金必須用到刀刃上。2018年,合肥市出臺了《合肥市特色種養業扶貧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確資金使用及管理要求。該辦法要求專項資金使用范圍主要用于提升各縣(市)特色種養業扶貧產業獎補,即貧困村(貧困戶)的特色種養業項目生產發展、貧困村主導產業及一村一品建設、產業帶動典型培育、特色種養業產銷對接、扶貧產業基地建設及生產救災、貧困戶特色種養業保險及目標價格保險試點補助,以及市委市政府決定的其他與特色種養業脫貧攻堅相關的工作。原則上,特色種養業到戶項目補助標準每戶每年不高于5000元。
“專項資金創新性地采用‘大專項+任務清單’管理模式,整合市縣資金,完成年度任務。”市農委工作人員說,任務清單包括約束性任務和指導性任務,約束性任務指各縣(市)完成年度特色種養業產業脫貧相關工作指標(特色種養業扶貧到村、到戶任務等),以本年度省農委下達績效考核目標為標準;指導性任務指圍繞年度工作任務開展的相關工作,充分賦予地方自主權,允許縣(市)在完成約束性任務的前提下,根據產業發展需要,在同一大專項內統籌調劑使用資金。
目前,各縣(市)都對特色種養業扶持政策進行了調整修訂,擴大了扶持范圍、降低了扶持門檻、提高了扶持標準,讓有條件、有意愿發展特色種養業的貧困戶盡可能地享受到政策支持。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