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慶彭水縣大同鎮大河村4組小地名天沙堂的地方,村民們正在打窩、放苗、栽菜,一派繁忙的勞動景象。這是小河村13戶村民共同出資發展的蔬菜產業。
成立合作社農民變股民
大河村是大同鎮的貧困村,海拔1400多米,以烤煙種植為主。由于地勢偏遠,設施落后,當地多數年輕人都外出務工,村里留守的多為老年人和婦女,越來越多的土地成了撂荒地,這讓當地很多村民感到痛心。
“撂荒地越來越多,村里也越來越荒涼,心頭很不是滋味,這些年政府對貧困村的幫扶力度很大,我們也想通過自身的努力摘掉‘貧困帽’。”村民方祖倫,雖然已經離開村子多年,不過他對村子始終有著深厚的感情。
不僅是方祖倫有這樣的想法,村民方祖權、方祖華等,從大河村走出去的人,都希望能夠為家鄉做一番事業,改變家鄉的落后面貌。
脫貧致富,產業發展是關鍵。方祖倫、方祖權、方祖華牽頭,決定組建一個專業合作社,帶領村民發展產業。
“結合我們村的實際情況,考慮到烤煙種植勞動強度較大,勞力需求較多,不太現實,而且村里的土地多年種植烤煙后,土質越來越差,需要輪作,因此我們選擇了蔬菜種植項目。”方祖倫介紹。
方祖倫的提議得到當地大多數村民的支持。大家認為,種蔬菜不失為一條出路,但一定要先想好發展什么品種的蔬菜,以哪種模式發展,是否有銷路等。
經過商議,村民以土地和資金入股組建了方氏專業合作社,村民以投入的多少劃分股份,成為合作社的股民,再由村民推選合適的村民負責組織生產、尋找市場銷路等。
擰成一股繩發展勢頭足
*終有13戶農戶加入方氏合作社,成為股東,村民方祖倫負責統籌各方面事務,村民方神余、方興華負責帶領村民種植蔬菜,方祖華負責聯系銷路。
負責聯系銷路的方祖華原本是一名貨車司機,由于他去的地方多,村民們認為由他去聯系銷路,再合適不過。接到這個任務,方祖華帶著“使命”,四處跑市場,*后不負眾望地找到了愿意訂單回收蔬菜的經銷商。
“我們與經銷商簽訂了訂單種植合同,按照經銷商的需求,每個季節種植不一樣的蔬菜,種出來的產品由經銷商按照保護價收購。”方祖華介紹,為了降低市場風險,他還將雙方簽訂的合同拿到公證處去進行了公證。
合同有了法律的保障,村民們種植蔬菜沒有了風險,大家干勁十足。每天方神余和方興華帶著所有會員忙碌在田間地頭,有時人手不夠,還會請其他村民來務工。“*多的時候我們*有50多人在勞作,每個人每天100元工資,解決了部分閑置勞動力的就業問題。”方祖倫介紹。
方氏合作社努力發展的勢頭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4月初,大同鎮黨委政府幫助方氏合作社修通了2公里的產業路。“其中有100畝地,離公路較遠,這條路修通后,種蔬菜需要的肥料、種子等,都可以直接運到地里,方便多了。”
“大家有了共同奮斗的目標,發展勢頭很足,脫貧致富指日可待。”方祖倫信心滿滿地說。目前,方氏合作社栽植了甘藍、辣椒、四季豆等蔬菜,約600畝,一片片撂荒地逐漸披上了“綠裳”,讓村民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