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鄉村和我們想象中的不同,鄉村環境衛生與城市相比毫不遜色。美國城鄉一體化程度高,這在垃圾處理上也可見一斑。
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美國居民家中通常備有一種規格類似、帶有輪子、寫有編號的可移動垃圾桶。居民在固定時間將垃圾桶推到家門口的公路邊,等待大型垃圾車來把垃圾收走。在美國,這樣的場景經常出現:站在垃圾車上的壯漢矯健地跳下車,拿起路邊的垃圾桶快速地把垃圾傾倒入車,再迅速跳回車上。這就是大型垃圾車收取垃圾的一般步驟。此外有的垃圾車安裝有機械手臂,可以直接抓取垃圾桶完成傾倒過程。
與城市一樣,美國農村垃圾收取和運輸的基礎設施配備相當完善。在農村地區,垃圾處理一般是由規模不大的家庭公司來承擔。這些公司在從事垃圾收集與運輸業務前必須先獲得各郡垃圾回收利用與廢棄物管理部門頒發的許可證。全美范圍內數量龐大的小型公司專門負責到居民家中收集和運輸垃圾,并收取一定費用。雖然美國的農戶居住較為分散,但垃圾處理的服務卻能深入農村,覆蓋每戶家庭。
為了解決經費問題,聯邦政府每年會從農業稅中拿出資金用于農業污染治理和資源保護工作。各州政府也針對農業污染治理給出專項開支。根據這些專項開支,美國政府將給非營利或營利的垃圾處理機構或企業提供撥款或貸款。撥款對象為非營利的鄉鎮組織,目的是提供技術援助和訓練;而貸款對象是在農村從事垃圾處理的企業,目的是改善和建設這類企業的運行設施。按照規定,人口越稀少、收入越低的農村地區,獲得此類資助的可能性就越大。
雖然美國農村的垃圾處理工作起步較早,但仍經歷了一段從污染到治理的過程。簡易填埋也曾是美國農村處理垃圾的普遍形式。1979年美國環境保護局曾發布名錄,估計全美至少有36萬座非危險廢物填埋場,其中大部分是農村垃圾簡易填埋場,這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之后,美國開始對農村非正規的填埋場進行整頓。通過整治,如今的美國農村,不僅填埋場的數量大幅下降,而且填埋場的規范運營和規模效益也得到了保障。而針對早期美國農村存在的大量露天焚燒現象,美國各州均頒布了禁止或者約束露天焚燒的法規。
從20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美國政府認識到有必要將農村垃圾處理納入城鄉管理機制,并用法律形式加以約束。美國聯邦政府和議會先后于1965年和1976年通過了《固體垃圾處理法》和《資源保護及再利用法》,其中對農村垃圾處理作出了相關規定。有些州也據此頒布了專門針對農村垃圾處理的專項法規。這些法律和法規對于私自運輸、傾倒、焚燒和填埋垃圾的懲罰作出明文規定。如今美國農村中大量存在的農作物秸稈一般會被拿去作為飼料、肥料和造紙原料,而不是簡單焚燒。
除了完善的法律規定和基礎設施,美國農戶良好的環保意識也是確保垃圾處理工作在農村有序開展的重要一環。美國城鄉居民家中普遍使用的是一種容量較大、質地結實且能方便收口的垃圾袋。這種垃圾袋雖然價格不便宜,但能確保垃圾不易流出,居民將它作為日常生活用品。每個家庭習慣于將垃圾分類,按照能否回收打包裝入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此外美國家庭習慣在廚房的水龍頭旁邊安裝粉碎機,用于隨時將廚余垃圾粉碎并沖入下水道,而不是簡單地扔入垃圾桶。
對于自家庭院的雜草和落葉,農戶或者自己打掃,或者請專業的公司打掃后裝入紙袋或塑料袋中,再堆放在家門口的公路旁,等待專業的垃圾公司收取。環保部門也會定期派工具車到路邊修剪樹枝。砍下的樹枝會被有關機構粉碎后鋪設在學校的操場上,或鋪在樹根周圍,防止樹根水分蒸發或產生揚塵污染。對于寵物的排泄物,居民一般會隨身攜帶塑料袋即時處理,而鄉村的公共機構也提供免費的塑料袋。美國農戶的住宅及其庭院都屬私有,因此愛護自己的居住環境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