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人民利益和幸福出發,提出了“*扶貧、*脫貧”的戰略思想。黨的十九大報告把扶貧作為重要內容專門論述,提出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的新思想、新要求、新策略和新方法。當前,我國減貧脫貧已經進入“*艱難階段”,減貧成本更高、脫貧難度更大,要想實現“脫真貧、真脫貧”的目標任務,需要不同于以往的智慧和力度。其中,探索建立科技助力*扶貧的長效機制,是落實*扶貧*脫貧基本方略、推進貧困地區創新驅動發展的有效途徑。具體而言,應圍繞“產業扶貧、智力扶貧、創業扶貧、協同扶貧”,重點抓好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構建產業技術支撐體系,支持產業扶貧。可持續扶貧必須有產業作為支撐,扶貧產業是穩定脫貧的試金石,有產業帶動,脫貧人口才能獲得持續性的財產收益,才能有保障、穩得住。科技助力產業*扶貧,需要注重“共享發展”的制度設計,促進包容性創新,面向基層群眾的產品和服務需求,*布局一批聯合科技攻關項目。政府科技計劃項目應優先支持貧困地區的科技扶貧項目,有效增加貧困地區科技供給。針對貧困地區的資源稟賦和要素條件,圍繞“一縣(鄉)一品一業一策”,積極扶持龍頭企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結構性改革強農惠農,促進全產業鏈增值收益更多留在產地、留給農民。加強貧困地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利用互聯網搭建脫貧大市場,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大力培育“互聯網+現代農業”新業態新模式。創新產業扶貧體制機制,重點完善扶貧資金統籌機制、扶貧項目示范機制、扶貧項目論證機制、扶貧對象投入機制、扶貧收益分配機制和扶貧效益評價機制等。
建立科技人才支撐體系,促進智力扶貧。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注重扶貧同扶智相結合。智力扶貧旨在通過教育培訓、信息交流、宣傳引導等方式方法提高貧困人口的科技素質、職業技能、經營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智力扶貧可以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推進貧困地區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依托高校院所人才智力優勢,對貧困地區*識別的鄉土人才、返鄉農民工、大學生村官、科技示范戶以及有勞動能力和學習意愿的貧困戶等開展形式靈活多樣的實用技能培訓和就業創業培訓,重點幫助解決產業關鍵技術問題和商業模式創新等問題,為貧困地區培養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科技致富帶頭人、新型職業農民和本土科技服務人才。二是加強貧困地區科普工作。加快貧困地區科普設施建設,建立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普投入體系,建設一批資源充足、設備齊全、服務規范、群眾滿意度高的綜合性公共文化設施和場所,給予貧困地區自建科技文化場館一定的政府資金支持。提升貧困地區科普服務能力,加大科普資源傾斜力度,推進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進村入戶,組織編寫科普技術圖書等優質科普教材,開展科普課堂等品牌科普活動,不斷創新扶貧科普傳播模式。
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助力創業扶貧。從“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背景出發,從當前脫貧攻堅所處的實際階段著眼,創業扶貧不僅是縮小貧困地區與發達地區貧富差距的必由之路,同時也是扶貧開發工作的重大創新舉措。*,要提高貧困人口創新創業能力,培育一批貧困地區創業主體。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員對口服務貧困村制度,從優選人才、強化管理入手,依托科技特派員培養一批農村科技創新創業人員。鼓勵大學生在農村創新創業,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第二,要促進創新要素對接。鼓勵支持高校院所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等創新資源面向貧困地區開放共享,積極服務貧困地區技術創新和民生改善。第三,要加強創業載體平臺建設。支持“三區”建設一批“星創天地”、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業載體,積極探索“創業載體+貧困村+貧困戶”的創業扶貧模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支持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和高校院所在貧困地區開展技術轉移、投融資對接、財務經營管理等創業輔導服務,著力打造專業化、社會化、便捷化的農村科技創業服務環境。
創新科技扶貧工作機制,推進協同扶貧。協同扶貧既包含縱向的基于流程的協同,還包括跨部門和跨區域的橫向協同。一是推進流程協同,重點是有機銜接科技扶貧與產業扶貧、智力扶貧、創業扶貧,注重全過程管理,探索形成“先進適用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扶貧產業培育—創業主體培育”的生態鏈條,提高科技扶貧的可持續性;二是推動跨部門協同,重點是在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部署下,建立完善科技、財政、農業等多部門聯動機制,在科技扶貧項目實施過程中加強部門有效配合;三是創新跨區域協同體制機制,對連片特困地區進行跨域治理是我國提高扶貧開發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應本著平等協商、互利共贏的基本原則,完善科技扶貧利益共享機制、科技信息資源共享機制、協同爭議處理機制等,健全聯席會議制度等跨行政區域議事協調制度,強化科技扶貧規劃協同和政策協同。同時,推動建立東部富裕地區和西部貧困村、貧困戶的*對接機制,確保科技資源、科技產業、科技人才、研發資金等要素*瞄準貧困人口。
總之,科技扶貧是有效銜接產業扶貧、智力扶貧、創業扶貧、協同扶貧的重要抓手,是切實提高*扶貧*脫貧質量的重要途徑,是確保脫貧攻堅成效穩健可持續的重要保障。需要強調的是,對科技扶貧工作效果的監測評估應立足長遠,以中長期考核為主,任何短視的、不可持續的政績考核行為將會導致科技扶貧政策的非一致性和不可預測性,進而削弱科技扶貧*終效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