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是海南生態軟件園的“天生基因”。
“海南生態軟件園通過一期實踐認為,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一是環境保護,二是資源節約,而新型的產業結構,包括綠色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這是實現永續發展的保障。”在海南生態軟件園總規劃師李守旭看來,軟件的蓬勃發展,來自于綠色產業的不斷壯大,更來自于優良生態環境蓄積的能量。
海南生態軟件園二期“十三五”規劃14.5平方公里,基于海南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優勢,打破傳統的城市規劃理念,從人的基本需求出發,打造工作生活休閑一體化的“微城市”,為在園區生活的人提供綠色出行的物理空間和載體。原創提出“一里一聚落、一舍一方田、一水一公園、一隅*地、一鍵一世界”的“五個一”城市規劃建設理念和“15分鐘生活圈,實現事業、家庭、健康平衡”的“微城市”定位。以人為本,把互聯網人*工作、生活、休閑、商務等需求規劃在15分鐘步行距離的“生態村”內解決。全程建設專用自行車道、塑膠跑步道到每一個社區,每一棟辦公樓,去上班、回家均可步行或使用共享交通,全區域建設步行安全通道,提供少年兒童上學專用安全通道。
漫步園區中的沃克公園,成蔭綠樹下,清風徐徐;美侖河畔,造型各異的辦公樓,疏密有致;藍天白云下,“創客”們一齊碰撞創意……在公園里工作、在生活中創新,綠色產業園里的“綠色活力”比目皆是。
李守旭介紹,二期生態智慧新城的創新規劃理念,將持續深化生態理念,基于技術驅動的未來城市生活新模式,綠色產業,綠色工作與生活模式,探索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新模式。
如何把理念落到實處?二期生態智慧新城的建設,以生態和區域交通確定總體空間格局,以產業需求確定詳細空間規劃與建筑設計,強調不同產業從業者特殊需求的針對性解決方案,包括不同建筑空間需求、不同配套設施需求、不同環境景觀需求等,形成每類產業一個生態村,不同生態村間合而不同,一村一貌。
在發展過程中,海南生態軟件園算長遠賬、整體賬、綜合賬,將園區建設發展寓于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之中,擦亮綠色發展的生態“底色”。
綠色脈搏持續強勁。從*初一片荒蕪之地,發展為頗具規模的產業園區,海南生態軟件園如今已成為海南發展互聯網產業的重要平臺和載體、中國互聯網產業新的集聚區,吸引騰訊、華為等2600多家企業入駐,騰訊生態村、中國游戲數碼港、中國智力運動產業基地3個100億元級項目以及配套學校ischool(微城未來學校)集體開工,將為2020年海南互聯網產業1000億元目標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生態軟件園的蓬勃發展,在瓊州大地打造出創新創業的新高地,激發產生出源源不斷的“綠色效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