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網Agronet農業博物館】據考古證明,早在距今約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我國已開始馴養鵝;而非洲養鵝的歷史為4000年左右,歐洲則更晚,僅為3000多年的養鵝歷史。中國的許多有關農事和科技的古書籍中都提到了對鵝的馴化、飼養、選種、繁殖、管理、加工、流通等方面的內容,說明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已逐漸積累起了十分豐富的養鵝技術和經驗;并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養鵝業的興旺。
從春秋戰國時期的《管子》、《周禮》等,到西漢的《禮記》、《鹽鐵論》到《隋書·經籍志》到《齊民要術》,明朝的《本草綱目》,直至清代的《三農記》等都有養鵝、食鵝、用鵝的記載。這說明.鵝也象其他畜禽一樣,很早就為人類馴養,為人類所利用。
鵝是被人們很早就飼養、馴化了的“家禽”,由於它具有體態潔美、性格溫順、忠實主人、通解人意等優點,贏得了許多人的喜愛。歷史上愛鵝*為*的,就屬東晉時期的大書法家王羲之了,有關他愛鵝的故事很多。
傳說從前在越州有一個姓祖的小吏,早晨在路上遇到一個農夫挑了一擔鵝,到集市去買,擔上的鵝見了他,便眼巴巴的向他鳴叫,好象在呼救。他便把它們買了下來,送到了一個寺廟里,想把它們放為“長生鵝”。不料這些鵝們競不肯入寺,一直跟在他的身後,寸步不離,他只好把它們帶回自己的家中。人們養鵝寓意美好,放“長生鵝”是“善舉”,也是一種祝愿吉利的活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