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縣蘇木鄉鄒寨村的大蒜、蒜薹愛心收購點便熱鬧起來——30多戶蒜農紛紛開著自家的三輪車排隊等著上秤銷售。“村里組織愛心企業來幫銷售蒜薹,我們是打心眼里感激啊!”來賣蒜薹的貧困戶邊照中對記者說。
作為國內大蒜生產*縣,杞縣今年大蒜種植面積達到70萬畝。為更好促進大蒜產業健康發展,今年3月,杞縣出臺了金融支持、電商促銷、愛心收購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目的只有一個:幫助蒜農打開銷售渠道,助農增收。
蒜鄉巧算扶貧賬
杞縣農產辦負責人劉宏偉給記者算了幾筆大蒜扶貧幫扶“賬”。1畝大蒜產鮮蒜3500斤、蒜薹350斤,每畝大蒜種植成本近2000元。今年,全縣8331戶貧困戶種植大蒜2.4萬畝,預計收獲蒜薹840萬斤。目前愛心企業收購貧困戶蒜薹價格比市場價高出0.1至0.2元,收購貧困戶大蒜價格比市場價高出0.1元。這兩項加起來,全縣種植大蒜的貧困戶可增收960多萬元。全縣83個貧困村設置了83個大蒜、蒜薹愛心收購點,鄉村干部和駐村幫扶人員聯系愛心企業和外地客商,以高于市場價0.1至0.2元的價格優先收購貧困戶的大蒜和蒜薹,降低貧困戶種植大蒜的風險。今年4月初,該縣與國內大型批發市場協調對接,在北京、南京、深圳、杭州、長沙、重慶、成都、廣州等地設立60個大蒜、蒜薹銷售網點。
“銷售能力至少比去年增加一倍。目前,僅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一處每天就銷售杞縣蒜薹10多萬斤、鮮蒜20多萬斤。”劉宏偉說。
杞縣大蒜好,怎么個好法?記者電話連線了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流通部部長劉通。“今年全國大蒜總產量創新高,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劉通說,“杞縣大蒜個頭大、品質好。如果蒜農在去胡(大蒜根須)、剪把(大蒜蒜莖)、精細分級等初加工方面再下些功夫,杞縣大蒜價格還要更高。”
“2017年,杞縣大蒜品牌價值達到50.24億元。面對競爭激烈的銷售市場,我們自身一定要提高質量意識,維護好杞縣大蒜這個‘金’字招牌。”劉宏偉表示。
大蒜收益如何保
“大蒜是杞縣的支柱產業,更是脫貧攻堅所依托的主要產業。”杞縣縣委副書記陶毓敏介紹,該縣采取政府引導、企業主導等多種措施齊發力,確保今年大蒜和蒜薹市場交易火爆、價格平穩、蒜農受益。
近一個月,一封《告廣大蒜農朋友書》在杞縣蒜農中廣泛傳播,內容為大蒜收購、管理、加工技巧等知識和信息,重在提升大蒜品質。同時,縣里還通過電視臺、手機報、微信平臺等多種渠道,每天播報大蒜市場信息,指導蒜農適時銷售。
在蘇木鄉吳明冷庫,記者看到50余名蒜農正圍在一起分揀大蒜,進行初加工,剝蒜皮、切蒜根、去蒜把、裝袋。“加工一袋20斤的大蒜收入7元,*加工20袋左右,每天能掙150元。”陶屯村貧困戶吳培菊開心地說。
來自滑縣的收購商付同營告訴記者,“我每天要收購20多噸的鮮蒜,加工包裝后直接發往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用工方面需求很大,我這里優先考慮貧困戶。”
從去年開始,杞縣向吸納貧困戶就業的大蒜收購企業提供金融支持,意在解決大蒜扶貧企業的資金瓶頸問題,進而帶動更多貧困戶就業。潘安食品有限公司作為杞縣大蒜產業化龍頭企業,金融部門累計為其貸款4000多萬元,該企業帶動貧困戶1100多戶。目前,像潘安公司一樣,杞縣已有3個大型龍頭企業得到金融部門支持。
智慧更能巧生“金”
“我們村扶貧冷庫對貧困戶的大蒜進行保底收購,除去成本,貧困戶每畝可賺到2000元。”在邢口鎮楊屯村潘安食品扶貧冷庫打工的貧困戶楊冬玉說,“俺在這里干揀蒜、包裝、入庫這些活,每月還能拿到2000元以上工資。我們越干越有奔頭了!”
楊屯村扶貧冷庫以大蒜產業為核心,走出“金融+企業+基地+貧困戶”的金融助力產業扶貧新路子,對29戶貧困戶采取了入股分紅、就業、大蒜種植補貼等多項扶貧舉措。
記者發現,扶貧冷庫“接地氣”,電商產業園又讓杞縣大蒜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投資1.7億元的杞縣電商產業園具有電商服務、培訓交流、創業孵化、科學助農、倉儲物流、金融扶持、線下體驗、特色產品展示等功能,目前,園區已入駐72家企業。
在杞縣電商產業園物流分揀中心,工人們將大蒜、蒜薹進行打包,按區域進行分類,然后裝車發往全國各地。“從4月23日開始,一周時間,我們通過‘拼多多’‘淘寶’等電商平臺累計銷售近15萬單,共銷售鮮蒜52萬余斤、蒜薹20萬余斤、干蒜8萬余斤。”杞縣電商辦負責人王海濤說。
目前,全縣83個貧困村均已設立村級電商服務站,搭建了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網絡,形成“一店帶多戶”“一店帶一村”的農產品網店帶貧模式。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