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慶陽市:“死土地”變成了“活資源”
慶陽市:“死土地”變成了“活資源”
農業網   時間:2018/5/16 9:25:00  來源:甘肅經濟日報  閱讀數:405

  以每戶20只基礎母羊,兩年3胎、三年5胎,每胎2只計算,每只基礎母羊可產羔羊10只,保證出欄8只。戶均三年出欄羔羊160只,8月齡出欄時平均活重45公斤,以每公斤27元的回收價格計算,毛收入在20萬元左右,扣除飼養成本和管理費用,每戶三年純利潤9萬元,每年3萬元,按照3∶7的比例分成,農戶每年分成在1.6萬元到2.2萬元左右。

  這是興富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小軍給記者算的一筆賬。慶陽市積極探索產業扶貧與“三變”改革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盤活各方資金,合理流轉土地,帶動貧困群眾大力發展主導產業,依托產業增收致富。

  農民變股東

  找準“三變”改革“金鑰匙”

  地處西峰區城郊的東門村是典型的城中村,現有173戶656人,1992年,東門村通過村民集資和銀行貸款籌集資金1000多萬元,建起了西峰區*家綜合批發商場——隴東商場;隨后又新建了沿街商業門店、九龍賓館、南苑百佳超市等商業網點;注冊了慶陽市盛陽商貿有限責任公司和慶陽市東盛房地產開發公司。目前,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資產近1.4億元。

  此外,村集體修建了社區住宅樓,每戶一套,原來的房屋可通過出租增加村民的財產性收入。村民還可以通過參與市場經營管理,以管理股入股獲得收益,或是經營攤位,在市場務工獲得收入,實現了“股金分紅+租金+經營收益+勞務收入”等多渠道收益。去年,全村人均年終分紅已達3萬元。

  東門村主任胡長虹說:“圍繞農村‘三變’改革,東門村將在隴東商場升級改造的基礎上,通過人員摸底、清產核資評估等工作,進一步明晰村級集體資產產權主體、資產狀況和入股成員,量化村民持股比例,在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同時,真正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保障村民收入穩步增長。”

  沒有確權就沒有產權,產權不清就無法參股,在農村“三變”改革中,抓好資源資產確權是一項基礎性工作。

  “我們說確權,主要是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集體林權等明確產權,而且要按照全面確權和優先確權相結合的原則,對貧困戶進行優先確權,確保他們在‘三變’改革中優先受益。”慶陽市委農村工作部綜合科科長劉曉春說。

  對于有經營性資產的村,特別是城中村、城郊村等經濟較發達的村,重點是以股份形式將集體經營性資產量化到本集體經濟的所有組織成員,進行股份合作制改革。對于經濟發展較落后的村,重點是全面推進各類資源性資產的確權,通過探索盤活農村資源變資產的途徑,積極發展土地合作股份制或是其他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制經濟。

  資源變資產

  開啟“三變+”改革“好模式”

  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內涵是“股”、關鍵是“變”、重點是“產業”。

  作為試點縣(區),鎮原縣計劃結合全縣蘋果栽植、瓜菜種植、畜牧養殖、文化旅游等優勢產業,采用“三變”+特色農業、“三變”+鄉村旅游、“三變”+景區景點、“三變”+電子商務等模式,確定在城關鎮、屯字鎮、上肖鄉等7個區位優勢明顯、產業基礎良好、經營主體聚集的鄉鎮進行先行試點。通過試點,逐步完善入股和分紅機制,*終實現企業和股民利益*化,將“農業劣勢”轉化為“農業優勢”。

  西峰區圍繞“東果、南菜、北畜、西游”的產業布局,選準試點產業、選好試點村鎮,打造“三變”+鄉村旅游、“三變”+主導產業、“三變”+城郊經濟等模式。重點探索有集體經濟收入的城中村、城郊村“三變”改革路子;“三變”改革與美麗鄉村建設、田園綜合體建設相結合的路子;引導工商資本、民間資金推動農村“三變”改革的路子。

  此外,其他縣也立足本地資源優勢,探索農村“三變”改革之路。環縣重點探索農村“三變”改革與農村電商、易地搬遷相結合;華池縣重點探索土地(林地)入股機制,以及“三變”改革與發展鄉村旅游相結合;慶城縣重點探索金融支持“三變”改革機制,以及自然資源、民俗技藝入股模式;合水縣重點探索依托合作社開展“三變”改革,以及“三支力量”支持“三變”改革機制;寧縣重點探索土地入股模式,以及“三變”改革促進蘋果產業發展;正寧縣重點探索依托家庭農場開展“三變”改革,以及“三變”改革促進苗林產業、蔬菜產業發展。

  資金變股金

  織密“三變”改革“保障網”

  “三變”改革后,農戶權益、資金監管、自然風險等方面,都會迎來一系列難題。

  慶陽屬于傳統農業區,肉羊產業是全市上下在農業結構調整和扶貧攻堅過程中不斷探索、逐步形成的特色主導產業。

  甘肅中盛公司以慶城縣驛馬鎮楊灣村為試點,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帶動,農戶入股,合作社托管”的思路,創新推出“331+”模式,“3”即“公司+合作社+貧困戶”“三方合作”和“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1”即合作社全程托管,統一飼養的一套管理辦法;“+”即村集體以產業互助資金入股合作社分紅,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這種“三方聯動、三變推動、品牌帶動、黨建促動”的“331+”為主的現代農業產業助推*脫貧新模式,有效解決了農村“三變”改革中的瓶頸制約,加快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步伐。

  慶城縣以楊灣村65個貧困戶為試點戶,每個貧困戶從甘肅中盛華美羊業發展有限公司購買21只湖羊,其中基礎母羊20只、種公羊1只,依托興富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盛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21只湖羊、8000元流動資金和20畝飼草地全部入股,由合作社全程托管,中盛公司技術指導并保底回收。

  慶陽市積極探索產業扶貧與“三變”改革融合發展的新路子,引進的承接主體按照入股貧困戶“有什么產業需求,就扶持什么產業”的原則,把“一戶一策”*脫貧方案制訂作為“331+”產業幫扶模式的重中之重,召開貧困戶、幫扶干部、村兩委班子三方見面會,面對面逐戶分析致貧原因和增收措施,制定2018-2020年“一戶一策”幫扶方案,*研究和落實產業扶持之策,編制審核完成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一戶一策”*脫貧計劃58240戶,入社貧困戶達到95%以上,為貧困農戶穩定增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331+”產業扶貧模式已在慶城、鎮原、華池、環縣4縣開展試點,實現產業帶動貧困戶2.93萬戶,帶動貧困人口8.1萬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fq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