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生態發展之路,步循環發展之道。發展生豬、家禽(含高品蛋雞)養殖的同時,就地消納糞污,化害為利,配套發展水果、蔬菜、花生、海椒、水稻制種、中藥材等特色農業……近年來,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積極探索“以種定養、以養定種、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保障環境不受污染,壯大了產業實力,獲得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豐收”。
2016年8月,3棟標準的1100代養場在該縣許州鎮建成投產,生豬常年存欄規模3300頭。但問題很快就凸顯出來了:代養場每天產生的大量糞污,導致豬糞在場內堆積如山,豬尿四處橫流,一到夏季更是臭氣熏天,蚊蠅亂飛,不僅給養殖造成困擾,而且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與此同時,多年種植的蜜柚卻因缺乏有機肥而長勢稀疏、緩慢。
養殖業產生大量糞污無法消解,種植業又缺乏大量有機肥。如何破解這一難題?“8頭豬產生的肥料可供應1畝地。”四川農業大學教授及時給出了“診斷”。一番籌劃后,許州鎮引進了糞污處理系統,將豬糞進行干濕分離、密封發酵、然后分解成沼渣、沼液和沼氣,無公害化處理后,沼液用于植、株滴灌,成了蜜柚生長*的有機肥料;沼氣則變成清潔低廉的生活燃料。蜜柚基地全部消納了養殖糞污,不僅長勢良好,而且代養的豬場干凈衛生,生豬生長健康壯實。而養殖場每年產生的5000噸優質有機肥又保證了蜜柚品質不衰退。
梓潼是川西北農業大縣,特色種植業、禽畜養殖業發展勢頭迅猛。按照“8頭豬一畝地”的比例,常年可以發展存欄104萬頭生豬的養殖規模。“只要不超過這個比例就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為了促進產業良性互融,不斷摸索、反復論證之下,梓潼從場地選址和產業布局上就加以整體考慮,生豬養殖場一般選擇在遠離人家居住、植被稀少的荒坡頂層;果園一般選擇在地勢相對平緩的半山腰處,使養殖場和果園形成一定的高度落差。同時建設大型沼氣池,畜禽排泄物通過沼化沉淀發酵。經過一系列無公害化處理,沼渣分離出來后制成天然有機肥料;沼液則通過管道直接輸送到果園或菜園,用于果蔬灌溉;沼氣則免費提供給附近農戶生活使用,不僅清潔環保,而且高效省事。
循環發展,改善了農村環境,提升了農業效益。近年來,梓潼通過種養結合,常年發展存欄生豬53萬頭、高品蛋雞200萬只、小家禽700萬只。與此同時,先后配套發展了16萬畝水果(含13萬畝蜜柚)、10萬畝蔬菜、13萬畝花生、8萬畝海椒、5萬畝水稻制種、2萬畝中藥材。逐步形成了“文昌添寶”蜜柚、“異珍源”獼猴桃、“胭脂脆桃”、宏仁金寶李、富硒葡萄、白云草莓等品牌,大大提升了農業整體經濟效益。
“種養結合,融合發展。這是梓潼在發展農業產業化中模索出來的基本思路。”梓潼縣委書記周琳說,兩種產業的同步發展,絕不是1+1=2那么粗淺的產業疊加,而是1+1>2的產業良性互融。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