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內蒙古通遼市通過鼓勵百姓種植中草藥的方式,繼續深化供給側改革,不僅實現了結構調整,還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不僅如此,為了推動當地中草藥行業的發展,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還依托蒙中醫藥傳統優勢,整合蒙中醫藥科技創新資源,加快打造集原料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
常勝鎮位于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后旗,一直以來,這里的農民都靠種植玉米為生。近些年,通遼市積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托當地蒙中醫藥傳統優勢,鼓勵大家改種藥材,增加收入。
為此,常勝鎮專門成立了中藥材辦公室,付大鵬是辦公室主任。他說,經過兩年的推進,現在全鎮村民對于種植中草藥的熱情非常高。
付大鵬:“按照現在大家種植中草藥的積極性,大約一共有1萬4千畝地。我們的目標是把中草藥種植面積推進到2萬畝,這樣徹底完成種植結構的調整,增加農民收入。”
現在常勝鎮種植的中藥材主要以苦參、黃芪為主,農戶年收入達到7、8000塊錢。付大鵬介紹,常勝鎮種植中藥材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對于其中的門道,他們也是從門外漢開始一步步慢慢摸索?;貞浧鹌渲械目部?,付大鵬仍然記憶猶新。
付大鵬:“我們之前對中草藥不是很了解,覺得人家其它地方都能種,那我們也能種。2017年,我們開始種黃芪的時候,渠道也不是很恰當,說句實話,當時我們拿來的種苗純度上都是略有問題。后來種完一看,成品的質量要差很多,以至于后來銷售過程中利潤和開始的預期也有一定差距。”
當時,很多村民都希望能有一個明白人幫幫自己,幫幫常勝鎮。但是,小小的村莊,以及才起步中藥材種植行業,怎么才能吸引到優質的合作企業呢?為了不讓村民失望,鎮上的領導硬著頭皮敲開了旗縣領導的門,沒想到,這一敲,也敲出了常勝鎮的新里程。
付大鵬:“當時我們常勝鎮的黨委政府就考慮說,怎么辦呢這個事?在這種情況下就通過相關渠道和北京華宏康藥業取得了聯系。當時說來我們這里看看,老板看了之后也非常認可,他們覺得我們做事還是很實在的。他就說,讓我們慢慢來,這個事情想要做好,至少也需要三到五年的時間。”
在旗政府的幫助下,常勝鎮的中藥材種植慢慢走上正軌。付大鵬說,現在已經和企業簽署了訂單,采用訂單種植的方式,為村民免費提供種子和技術,還保證全部收購村民的藥材,百姓的收入有了根本保障。
付大鵬:“從人家那拿來種子,他們給了我們一個優惠條件,就是有一個*收購價。另外他要求我們種植道地藥材,只要按照人家的生產技術走,就能全部拿走。這樣就解決了銷售問題,保障了大家的收益。”
現在,常勝鎮種植中草藥的效益已經輻射到13個行政村,帶動貧困戶1000戶,2000人口,為貧困戶脫貧致富達小康奠定堅實基礎。
常勝鎮種植中草藥的故事,只是通遼市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縮影。近年來,當地開魯、奈曼等地因為種植中藥材拔掉窮根的人不在少數。為了繼續推動通遼市中藥材種植,當地還積極整合蒙中醫藥科技創新資源,加快打造集原料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
2017年,內蒙古蒙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新研究成果“奶制手參粉”獲得生產批件,順利進入批量生產。這幾天,專家們正在對奶制手參粉的外包裝進行反復推敲。內蒙古蒙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包曉華:
包曉華:在設計手參粉和浴包的包裝上,我們傾注了一些自己的理念和想法。我們想*化實現自己民族特色藥的文化和稀有性、珍貴性和療效。
通遼市蒙醫藥歷史悠久,發展優勢得天獨厚。近年來,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依托內蒙古蒙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和內蒙古民族大學的技術研發力量,同步研制開發以蒙藥為基礎的食準字保健品、日用品、食品添加劑等綠色產品,打造綠色蒙藥產業鏈及現代化產業集群。
內蒙古蒙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包曉華介紹,由于集中擁有高水平的蒙醫藥專業技術人才、國內*的研發實驗條件以及國內知名的蒙醫藥加工企業,再加上市政府專門設立1億元的蒙醫藥產業發展專項基金,使得通遼的蒙醫藥產、學、研用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
包曉華:自治區政府創建研究院的初衷就是,既不同于高校,又不同于專業的研發機構,又不同于企業,是以產品的研發,產業化為方向的機構,在這個平臺上研發產品,實現內蒙古蒙醫藥工程技術研究院平臺的功能。它的功能就是產學研結合,*化的實現產業化。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