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石板上,番茄是怎樣長這么好、這么紅呢?”日前在河北省平山縣小覺鎮清水村大棚里,一株株西紅柿從青石板間長起來,掛著或青或紅的果兒。菜棚技術人員王曉偉挪開植株下邊的沿磚,邊拿手拃量邊介紹說,這個用鋸末、人畜糞便、爐渣等可再生廢棄物、經過高溫發酵后制作成約20公分層深的“有機土壤”,培植出了有機蔬菜,“節水節肥,還易管理”。
“在這里干活兒真不賴,不出村兒就能掙工資。一年除了有個把月的休棚期外,每個月都能掙個1000多塊錢,年底還有2000多塊錢的分紅。”沿著蜿蜒山路,駛進太行山的深山區,清水村就在綿延不絕的山腰處。在菜棚里,村民梁翠云一邊給西紅柿整枝打杈,一邊美滋滋地講述起如今“美好生活”。
為深入推進扶貧和農民增收工作,5年前該縣道然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在清水村探索實踐“無土栽培有機蔬菜”項目,充分利用山區優良的自然生態環境,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鼓勵農民種植高品質綠色有機農產品,引領傳統農業實現向科技農業、綠色農業的轉變。在清水村建起300余畝“無土栽培有機蔬菜”基地,今年將新建8個大棚,努力讓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
據了解,該公司負責人王曉偉被共青團中央、農業農村部授予第九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稱號,2017年銷售收入150多萬元,讓清水村貧困農戶45戶123人實現人均增收3000元,輻射帶動周邊西漂、樹石等村莊發展無土栽培蔬菜大棚,使更多的貧困戶有了產業脫貧的保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