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行業處于農業生產鏈條的上游,是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對農業生產和國家糧食安全具有關鍵性作用。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是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發展現代種業、建設種業強國,一直是我們堅定不移的目標。近年來,中國種業創新行動一直在進行,相繼開展了水稻、小麥、玉米、大豆等多種作物的國家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在種業的理論創新、品種選育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我國用不到十年的時間,走完了國外幾十年甚至上百年走過的路。目前,我國農作物自主選育的品種占比面積已達到95%以上,為確保“‘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在看到成就的同時,當然也不能忽視中國種業與國外先進水平的差距??v觀世界種業發展,種子企業兼并重組持續活躍,已形成市場集中度高、優質資源不斷整合的行業特征。近幾年,國際種業巨頭強強聯合、抱團發展,掀起了新一輪的重組浪潮,直接導致了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的進一步集中,領先優勢被放大,我國種子企業想要追趕的難度也加大了。
面對嚴峻的競爭形勢,發展壯大中國民族種業我們仍然有信心、有底氣。首先,中央重視種業工作,為種業發展營造了有利的政策環境。修訂后的《種子法》等一批法律法規相繼實施,相關部門多次組織種子法執法檢查,都為我國種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其次,在種業科技創新方面,我國已啟動并逐步擴大種業人才發展和科研成果權益改革試點,致力于破除科研成果轉化率偏低等問題,已經取得明顯進展。當前,在國家政策引導和科技創新的有力推動下,不少國內企業正在成長為育種創新的主體,無論研發投入還是創新能力都得到了明顯加強,并逐步走向國際化。培育有全球競爭力的民族種業,建設種業強國,值得期待。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