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午,清遠市鄉村振興工作會議在市會展中心舉行。市委書記郭鋒在會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清遠有機遇、有基礎、有優勢,更有潛力。清遠要把握機遇,全力抓好“四個致富”,促進鄉村振興工作走在廣東省前列。會議由市長黃喜忠主持。
會議主要任務是,認真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省鄉村振興工作會議精神,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三農”工作,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全面動員部署。
近年來,清遠著力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加快轉變農業生產方式,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全市農業農村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目前,通過“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活動,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深入調研,并在總結調研成果的基礎上,清遠研究制定《關于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近日將正式印發。
??產業致富 推動三大產業規?;l展
“清遠雞、柑橘、茶葉,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也有很好的市場前景,在全市范圍內都可以種養。水稻、蔬菜、筍竹、桂花魚等種養規模也很大,我們要再打造幾大主導產業。”郭鋒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以產業興旺為重點,要加快打造“3+X”特色產業體系,積極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推動三大產業規?;l展。
省委、省政府提出,到2020年全省建設100個現代農業產業園,2018年首批建設50個。他強調,清遠要抓住機遇、及早謀劃、加快建設、積極申報,力爭2018年建成4到5個,明年實現各縣(市、區)全覆蓋。條件比較好的縣(市、區),爭取到2020年建成2到3個,英德紅茶現代農業產業園要打造成*。
郭鋒表示,要繼續推進農業公園、田園綜合體、康養基地建設,加快部署市、縣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在沿路、沿江、沿城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推動農村產業多樣化發展。
要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新模式,爭取2018年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個、家庭農場1000個、農業龍頭企業8家。
此外,要積極引導工商資本下鄉投資,“特別是投入開始盈利后要允許農民按資本金購買公司股份”。
??鄉村致富 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特色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要做好“鄉土文章”。
會議透露,今后3年,清遠將再統籌20億元資金,繼續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推動創建3000個美麗鄉村,努力在全省率先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全覆蓋。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方面,發揮村民管護主體作用,以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為抓手,扎實推進村莊規劃、村莊整治、村道硬化、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集中供水、“廁所革命”,著力破解基礎設施薄弱這一制約新農村建設的*瓶頸。
以美麗宜居鄉村作為綜合大專項,創建村作為項目載體,統籌人居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美麗鄉村創建、省定貧困村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省級新農村示范片建設等任務清單,實行創建標準、創建方式、考核辦法、獎補標準“四統一”,以村小組(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統籌推進。統籌打造連點成線、連線成片的美麗鄉村示范點。
堅持走“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農旅融合發展之路,著力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業”的特色鄉村旅游新名片,把生態優勢轉化為可持續發展優勢。
會議強調,各地各部門要發揮職能優勢,引導、支持各地發揮民智民力,結合當地自然風光、資源稟賦、民俗文化等因素,因勢利導鄉村一二三產業有機融合、互動發展,帶動農民奔康致富。
??體制致富 激活土地資金資源發展要素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還需要進一步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激活土地、資金、資源等發展要素。
郭鋒指出,要繼續抓好“三個重心下移”“三個整合”。探索“燕回巢”計劃,引導外出務工經商、本村大學生、村籍退休干部等群體中黨員回村擔任黨支部書記。
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持續抓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制定集體經濟市場運營機制,探索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收益有分紅,推動農村集體組織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空閑農房、宅基地,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
圍繞解決人、地、錢等要素供給,深入推進農業農村“放管服”改革,破除束縛“三農”工作的不合理限制。制定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扶持政策,推動各路人才“上山下鄉”到鄉村創業就業。不斷完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財政投入保障機制,推動公共財政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
??脫貧致富 加大支持力度確保如期全面脫貧
會議要求,要按照脫貧攻堅三年行動計劃,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大資源整合、政策支持力度,確保如期全面脫貧。
實施好增收脫貧行動,推廣“公司(農民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合作形式,通過深化與珠三角勞務對接、吸引企業投資興業等方式,多渠道促進貧困人口參與分紅、轉移就業、就地就近就業。
對需要提升就業技能的貧困人口,要組織多種形式的知識技能培訓,提升發展生產和務工經商的技能。同時,要深入開展貧困戶脫貧思想教育,幫助貧困群眾轉變思想觀念,淡化“貧困意識”,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形成勤勞致富、脫貧光榮的良好導向。
此外,緊抓廣清對口幫扶機遇,繼續深化產業對接、勞務協作、文化旅游、教育醫療等方面合作,爭取把廣州的外溢資源效益放到*。堅持和完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志愿者幫扶工作機制,繼續做好駐村工作隊的選派和管理工作。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