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家鄉 返鄉創業養鴕鳥
開過茶莊、經營過飯店酒吧、合伙養殖過鴕鳥……二十幾年的外出打工經歷,讓馬群積累了豐富的市場銷售經驗和鴕鳥養殖技術。他發現鴕鳥易于養殖且經濟價值高,可以說全身是寶:皮是優質皮革,羽毛可作為高雅的裝飾物,肉營養豐富,蛋口感細膩、味道鮮美,蛋殼還可雕刻繪制成工藝品。于是,馬群萌生了返鄉養殖鴕鳥、帶動鄉親致富的念頭。
2016年3月,馬群成立了群益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主要養殖鴕鳥、香貍,種植柑橘、葡萄等,他同時經營一家鴕鳥肉招牌飯店。
創新方式 率先“鴕”起致富夢
“鴕鳥很好喂養,不挑食,草料、米糠、玉米粉都是很好的飼料,養殖成本不高,10個月即可出欄。”馬群介紹,“按照目前的市場行情,鴕鳥的收購價是36元/公斤,養殖一只鴕鳥的純利潤可達1000元以上。”
創業過程中,馬群發現當地農戶思想觀念落后,習慣于傳統的勞作方式。于是他決定擴大鴕鳥養殖規模,通過自己的成功創業輻射帶動更多鄉親共同致富。
在馬群的努力下,合作社還分別在全縣各鄉鎮創立了養殖基地。目前,合作社在全縣共有7個鴕鳥養殖基地,每個基地存欄鴕鳥約100頭,覆蓋西燕鎮等多個鄉鎮,輻射帶動200多名貧困群眾共同致富。
在銷路上,群益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與各地大飯店簽訂了收購合同,并在縣內經營一家鴕鳥肉招牌飯店——壯鄉1號食館,飯店的鴕鳥肉食材都來自基地,實現自產自銷。食客們在壯鄉1號食館可品嘗到麻辣鴕鳥肉、紅燒鴕鳥肉、煎鴕鳥蛋等10多種菜式,還可以購買新鮮的食材。此外,馬群還與企通寶(上林)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在電商服務中心展示鴕鳥蛋、蛋殼等,通過電商、互聯網銷售,拓寬銷售渠道。
做大產業 帶動鄉親共同致富
為了帶動更多的鄉親共同致富,馬群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做大做強產業。除了養殖鴕鳥,他還流轉了500多畝土地,目前種植柑橘438畝、葡萄50畝、蜜棗30畝,還在喬賢鎮建立起香貍養殖基地,目前共養殖香貍5000多只,努力把群益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打造成為集種養、旅游觀光、餐飲為一體的合作社。
目前,合作社共吸納藍東寧、潘付球等11戶貧困戶以5萬元小額扶貧貸款參與產業合作經營,參與產業合作經營的貧困戶每戶每年可獲得8%的產業收益金。合作社已于今年2月15日發放*批產業收益金,每戶4400元。此外,合作社還優先聘用貧困戶到合作社做工,每天用工量達30—50人次。根據工種的類別,每人每天可獲80—120元勞務費。
按照馬群的計劃,群益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的鴕鳥養殖規模要達到2000只,香貍養殖規模要達到10萬只,帶動全縣500戶貧困戶增收致富,爭取早日脫貧。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