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業大學等科研團隊完成3種極小種群保護植物野外生境調查,獲得了3種極小種群保護植物的葉綠體基因組,并對東北紅豆杉、梓葉槭、河北梨進行了種子萌發與組織培養試驗。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分布地域狹窄,個體數量低于*小可存活種群數量,隨時都有滅絕的風險。為深入研究極小種群植物生境與回歸技術,從2016年起,北京林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北華大學、四川林科院對東北紅豆杉、河北梨、梓葉槭等保護植物進行了系統調查和樣品收集。
科研人員野外步行調查線路總長超過1000公里,在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8個縣(市)的15個林場布設了49塊臨時樣地,范圍涵蓋有歷史文獻記載的東北紅豆杉分布的絕大部分地區。研究人員在河北省昌黎縣長峪山村,發現了5株河北梨;在吉林汪清杜荒子林場、荒溝林場等地,發現3處東北紅豆杉集中分布區,個體數量均超過100株,多為20-30株集中分布。
在調查基礎上,研究人員通過分析遺傳多樣性,獲得了3種極小種群保護植物的葉綠體基因組,并對東北紅豆杉、梓葉槭、河北梨等進行了種子萌發與組織培養試驗。目前,得到河北梨子代65株,嫁接繁殖苗木1500株,培育梓葉槭苗木500多株。同時,積極與其他課題組研究人員合作,先后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山東等地建立引種與回歸保護示范地、同質園試驗地和極小種群生境與繁殖特性野外監測樣地。其中,煙臺基地栽培東北紅豆杉5000株、鹽樺500株、崖柏100株、梓葉槭60株,吉林和龍哈尼保護區已建成2370畝東北紅豆杉回歸基地。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