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打工,我只關心工資多不多。現在,我更關心在企業有沒有發展前景、福利待遇水平和工作環境如何?”通過招聘會成功簽約長春三化實業有限公司的老徐高興地告訴我們:“這一切都是為了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隨著吉林省“春風行動”869場專場招聘落下帷幕,44.07萬人覓得心儀崗位。我們在走訪招聘會時發現,比起單純地靠體力勞作掙錢,新生代農民工更愿意加入那些可以通過技術淘金的企業。
體面就業:從單純賺錢到享受生活招聘會上,我們發現很多招聘農民工的企業,不僅打出了高薪旗號,也在顯著位置擺出了“入職次月交五險一金”“免費提供食宿,配有娛樂設施”“不定期舉辦文體活動”等吸引眼球的用工條件。
“現在農民工的要求高了,不像以前只要能賺錢就行,不斷提高福利待遇已成為企業吸引求職者的重要法寶。”天鼎豐非織造布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韓先生告訴我們,為了招到并留住更多*的農民工,高薪、五險一金、過節福利等一樣都不少。
“與上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的特點就是要求體面就業。”吉林省就業服務局副局長張光烈告訴我們,新生代農民工素質在提高,就業要求也在提高。針對這一新變化,近年來,吉林省就業服務部門也在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提高服務水平。如加強培訓、做好普法和維權、挖掘優質就業渠道等。
因為覺得休息時間太少,每天工作時間又太長。不久前,一直在美容美發行業打工的90后小張果斷辭職。“出了農村就沒想再回去,工作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也需要有時間去享受。”小張告訴我們,她想找一份銷售工作,希望能有休假時間和不錯的福利待遇。
“時代在變,掙錢不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么。我們也要體面就業。”已在長春打工近5年的小楊打扮新潮,業余時間喜歡和朋友們一起吃飯、打臺球、唱歌。“我參加這次招聘會,就是想換一份更舒心更體面的工作。”
用工企業*能直觀地感受到農民工就業的變化,多家企業招聘負責人普遍的感觸就是:新生代農民工要求變多是必然趨勢,企業要想實現更好的發展,避免用工荒的出現,就必然要不斷完善福利待遇。同時也要關注他們在情感、娛樂等方面的需要。
“農民工就業的體面化趨勢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我想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助農民工工作有崗位、維權有渠道、勞動有保障,不斷切實提升農民工的就業質量。”張光烈說。
技能就業:從出苦力到憑本事吃飯“沒經驗行嗎?公司有沒有培訓?以后有沒有升職空間?”在“春風行動”的招聘會現場,我們看到不少求職的農民工都很青睞有技術含量、能學到本事的工作崗位。一位求職者告訴我們,出來打工不能混日子,要扎扎實實地學到一門手藝。“有機會成為一名技術工人,將來的生活才能有保障。”
“能被這家實力雄厚的地產公司聘用,多虧以前參加過電焊培訓班,拿到了資格證。”焊工老劉笑呵呵地告訴我們,“聽說不管是職稱升級還是在競賽里拿名次,這家企業都給漲工資。”現在他已經躍躍欲試,準備好好提升技術,爭取將來能升職加薪。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對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強勁,農民工也都希望能掌握一技之長。為此,我們正不斷創新工作思路,加大對農民工的培訓力度。”吉林省就業服務局技能培訓處處長趙松寒告訴我們,去年,吉林省共有11680人接受農技工培訓,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正在從體力打拼轉變為技能淘金。
去年初,吉林省人社廳正式開始實施農民工向農技工轉型服務計劃,建立了以政府為主導、部門行業為主體、職業院校為基礎、社會多方參與的農技工培訓體系,積極打造“吉林農技工”品牌。
在開展農民工向農技工轉型培訓的過程中,吉林省各地根據自身優勢打造了“吉電師傅”“江城育嬰師”“麗潔東北嫂”等一批響當當的農技工品牌。公主嶺市的“嶺城焊接工”已經遍布舟山、福州等多個城市。
一個月內,輾轉省內多地,指導開展“春風行動”招聘活動的吉林省就業服務局勞務輸出處處長柴斌說:“擁有一技之長的農技工正在逐漸增多,通過參加培訓后再就業的占比也在逐年提高,全省農民工正在從體力勞動型向技能操作型加速轉變。”
就近就業:從遠漂他鄉到家門口立業“今年的‘春風行動’中,共有44.07萬人實現就業。其中,縣內就地就近就業15.32萬人,縣外省內轉移就業14.73萬人,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開始偏向于本地就業。”柴斌說。
近年來,吉林省經濟發展軟環境不斷向好,營商環境不斷改善,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這也為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崗位。
“眼看著家鄉發展得越來越好,我也想回來就近就業或創業。”已在大連打工9年的四平市伊通縣頭道鄉新立村于占瑩,參加了今年的“春風行動”招聘會,他反復流連于招聘區和創業項目推介區,并不時咨詢著相關信息。
與往年相比,引導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就業創業,成為吉林省今年開展“春風行動”的一大亮點。“誰都想在家門口就業,在賺錢的同時還能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也不必再忍受春運的煎熬。”一位求職者告訴我們,如今,政府已將招聘會開到了縣城和村里,用工企業質量也在不斷提高。留在家鄉工作不比去南方掙得少多少,而且白天上班、晚上回家,生活成本反而低很多。“這是一種非常幸福的就業方式。”
“在家就業更有保障,這幾年,政府出臺了不少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政策和措施,對我們來說都是好消息。”一位農民工一邊翻閱宣傳冊子,一邊高興地對我們說。
在越來越多的農民工選擇就近就業的同時,給力的創業政策也使返鄉創業成為不少有一定經驗和資金積累農民工的致富選擇。反過來農民工返鄉創業亦成為促進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轉移就業的重要渠道。
“以前,我在外地辛苦打工多年,很難滿足家庭的正常開銷。所幸趕上了好時候,返鄉種木耳和靈芝讓我發了家。”蛟河市黃松甸鎮南頂子村的賈俊剛說。如今,他不僅自己當上了大老板,還帶動了當地300多人實現就業。
“黑木耳種植雇工特別多,每年需要雇傭的短工達5萬人次。按照每天平均*工資100元計算,就地就近勞動力轉移收入便可高達500多萬元。”蛟河市就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我們,依托特色產業的迅速興起,蛟河已逐漸從“輸出型”轉移就業向“吸入型”返鄉創業上轉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