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村有21公頃(320多畝)地種植當歸、黃芪、蠶羌,相比以前單純種小麥和青稞來說,每畝地純收入起碼可以增加4至5倍。”
春風拂過黃河岸,貴德縣拉西瓦鎮精心打造的千畝中藏藥材種植基地到處是繁忙的景象。5個重點貧困村的田間地頭,一戶戶農牧民全家出動,正種植當歸、黃芪、蠶羌等中藏藥材。
拉西瓦鎮多拉村支部書記南卡說,要讓群眾脫貧,實現奔小康,產業支撐是關鍵。一直以來拉西瓦鎮立足實際,依托生態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把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區域布局作為支撐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項目來抓,成為全鎮建檔立卡戶*脫貧的一條新路子。
說起合作社的創立和發展產業的選擇,豆后浪村致富帶頭人尕藏多杰說:“我從三年前在老家流轉土地13公頃(200畝),試種黃芪、當歸、黨參、羌活、紅花等藥材,并邀請專家對海拔、土壤、氣溫、降雨量進行了可行性評估。經過兩年試種,我的種植技術已經成熟,并能自行繁育種苗。今年我已下定決心,準備大干一場!”
近年來,拉西瓦鎮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利用流轉土地的方式建設藥材種植合作社,采用“基地+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發展中藥材種植,使中藥材產業向著產業化、規?;?、標準化方向發展,為農牧民開辟了一條脫貧增收的重要途徑。
目前,全鎮種植當歸、黃芪、黨參、羌胡等中藏藥材面積達70公頃,年產量達800噸,年產值達600萬元,參與合作農戶15戶,帶動富余勞動力300余人,實現人均增收2200元,成為全鎮農牧民增收的新亮點。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