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生物多樣性是農業文化遺產核心要素(圖)
生物多樣性是農業文化遺產核心要素(圖)
農業網   時間:2018/5/22 8:44: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465

生物多樣性

  今年5月22日是第25個“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紀念生物多樣性行動25周年”。

  生物多樣性對于農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2004年“世界糧食日”的主題就是“生物多樣性促進糧食安全”。2008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則為“生物多樣性與農業”。不僅如此,農業生物多樣性也是生物多樣性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基于農業生物多樣性減少等問題,聯合國糧農組織于2002年發起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保護倡議,并于2008年獲得了全球環境基金項目中生物多樣性保護領域的支持。不論從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產生的背景,還是從全球及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評選標準來看,農業生物多樣性都是農業文化遺產系統的核心要素。

  在遺傳多樣性方面,農業文化遺產地的農民基于社會經濟因素和環境變遷因素傾向于維持傳統品種的多樣性。

  一是因為與現代品種相比,傳統品種能更好地滿足需求。例如,在貴州從江侗鄉稻魚鴨系統中,糯稻的種植不僅可以提供好吃、耐饑又便于攜帶的食物,而且糯稻的根須還可以入藥。糯米飯更是當地民族歲時節令、人生禮儀、社交慶典等民俗活動的必需品。二是在低外部投入(如殺蟲劑和除草劑)的情況下,能夠獲得較高的產量。在云南哈尼稻作梯田系統的研究表明,水稻品種多樣性混合間作與單作優質稻相比,對稻瘟病的防效達81.1%-98.6%,每公頃增產630-1040千克;區域栽培的水稻品種多樣性豐富,其稻瘟病群體遺傳多樣性和生理小種組成亦豐富。由于品種多樣性有利于寄主品種與病原菌協同進化,優勢小種難以形成,可以有效控制病害流行。三是不同遺傳型作物混作可以降低生產風險,如由于云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獨特的立體農業氣候,當地生態環境多樣、氣候多變,當地居民只有種植多個品種才能保證穩產。

  在物種多樣性方面,農業文化遺產地具有顯著的復合系統特征,強調系統內多個組成部分間的整體性及相互作用。

  農民通過作物間作、套種等混合種植,在稻田中引入魚、鴨等其他物種,增加了農田物種多樣性。研究證明,增加物種豐富度可以對較低水平的生態系統過程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在物種較單一的農田生態系統更加明顯。由于生態位互補機制,不同物種在資源利用上存在差異,或者物種之間存在正的相互關系,因此物種多樣性會促進生態系統功能的優化。在浙江青田稻魚共生系統長達5年的田間試驗結果表明,無農藥投入的稻魚共生系統水稻產量和穩定性均明顯高于無農藥的水稻單作系統;而雜草生物量降低93.57%,紋枯病發生率降低54.35%,稻飛虱密度降低44.74%。和水稻單作相比,稻魚、稻魚鴨復合系統具有更多的營養級,食物網更加復雜,從而提高了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在生態系統多樣性方面,農業文化遺產地通過構建水陸微生態系統,使農田與森林、草地、濕地等交織共存,增加了農田生態系統多樣性。

  例如,稻田、魚塘與森林生態系統共存是貴州從江侗鄉稻魚鴨系統的普遍景象。通過挖塘儲水養魚,人為創造水生環境,被稱為“莊稼保護者”的蛙類會成倍增加,進而可以有效控制害蟲爆發;通過在稻田間集中開辟林地,將稻田按等高線分割開,形成稻田、林地交錯分布的景觀結構,可以增加益鳥的數量進而減少害蟲的數量。由于稻田鑲嵌于森林生態系統之中,形成復合的有機體,促進了系統內的水循環。如白天溫度升高時,稻田中的水分通過蒸騰與蒸發作用進入大氣,但因為森林生態系統的阻擋而產生滯留作用,當夜間溫度降低時再凝結為露或霧,又回到稻田中。此外,當地居民在森林與稻田生態系統的過渡地段,開辟5-7米不等的淺草帶,并利用人工砍伐、焚燒或者牲畜啃食等方式進行人為控制。這些草地,不僅可以增加稻田周圍的通風、透光程度,又可以防止野生動物進入稻田,還給耕牛、馬和羊提供放牧地,降低地表徑流,減少泥沙沉積,緩解泥石流和山洪的危害。草地生態系統的存在,還提高了草地生物的多樣性。

  在景觀多樣性方面,農業文化遺產地居民與自然協同進化的過程中,形成了由森林、草地、農田、河流、湖泊、村落等組成的獨特的、活態的農業景觀。

  在云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統中,以龍甲小流域作為案例區進行的實證研究發現,區內主要的景觀類型包括稻作梯田、旱梯田、闊葉林、針葉林、茶園和村莊。其中稻作梯田占景觀總面積的44.6%,其次是闊葉林占29.5%,旱梯田占19.2%,針葉林、村莊和茶園分別占4.6%、2.0%和0.1%。闊葉林、稻作梯田和旱梯田都存在大面積連續性的景觀斑塊。這種異質性高且連續性好的農業景觀,其調節和支持功能更為顯著。

  在文化多樣性方面,農業文化遺產地居民在長期與自然適應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成為農業文化遺產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貴州從江侗鄉稻魚鴨系統中,侗族農業生物多樣性與傳統文化之間存在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在服飾、飲食、建筑、醫藥等傳統文化中都有明顯表現。而傳統文化中的習慣法(村規民約)、習俗等非物質文化形式,對農業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在云南紅河哈尼稻作梯田,哈尼人以圖騰崇拜、自然崇拜等形式保護動植物和賴以生存的森林、大山與土地;以祖先崇拜構建共同記憶,維系家庭和家族的聯系,建立認同和歸屬感;以切實有效的資源(主要是水、耕地和生物)管理知識維持稻作梯田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在這樣的信仰與心態下,哈尼族各種祭祀活動便帶有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系統保護等生態文化意義。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jy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