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走進大理州賓川縣力角鎮的貓貓山,一樹樹石榴花宛如紅紅的火把,照得貧困戶心里暖洋洋的。
說起產業扶貧讓荒山變“金山”的巨大變遷,還得從力角鎮農民石榴研究協會黨支部闖出一條“基地+黨支部+貧困戶”的發展路子,加快產業脫貧步伐說起。
2014年,協會在原有軟籽石榴種植基地200多畝的基礎上,投資4800多萬元,在力角鎮貓貓山片區平整荒山,鋪設了覆蓋整個種植片區的噴灌系統,建成了2100畝優質石榴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吸納周邊農戶入會共同發展,闖出了一條“以發展產業治理荒山、以治理荒山增收致富”的路子。目前,協會已發展會員1100多戶,發展優質軟籽石榴9000多畝,畝產值高達14000至20000元,幫助農民增收6000余萬元。
為破解貧困戶發展資金不足的難題,力角鎮農民石榴研究協會以低于市場價50%的價格,將優質種苗、肥料低價出售給貧困戶,并免費提供技術指導3年,與會員及貧困戶簽訂保價收購協議,待石榴成熟后,以不低于市場價的價格回收石榴,實行統一收購、統一加工、統一品牌、統一銷售。截至目前,協會共開展技術培訓8場次,受益群眾1400余人次;組織開展田間科技示范活動28場次,組織會員到外地考察學習9次,舉辦石榴種植技術函授班2期,培訓會員160余人,并培養了60多名科技骨干。同時,還建成加工車間3500平方米,冷藏、保鮮庫3000平方米,出口果蔬年加工規模達5萬噸,物流網絡已覆蓋國內各大城市,產品遠銷國內外。
力角鎮通過“基地+黨支部+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堡壘作用,提高了黨員“雙帶”能力,促進貧困戶增收致富,催開了黨建扶貧“并蒂花”。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