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小麥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開展以來,已培育推廣出一批平均節水超過30%的節水小麥新品種,實現了小麥豐產不減產,破解了華北漏斗區地下水超采的難題。
這是我們5月21日從此間召開的國家小麥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推進暨華北麥區節水品種現場交流會上了解到的情況。
針對華北地下水漏斗區水資源緊缺和黃淮南片赤霉病危害加劇的問題,國家小麥良種重大科研聯合攻關組相繼對節水材料和赤霉病抗性材料進行鑒定選育,評選出石麥15、石麥22、衡觀35等7個小麥節水品種,西農511、鄭麥9023、寧麥26等9個較抗赤霉病品種。
節水品種在足墑播種、春澆一水條件下,可實現畝產1000斤以上。赤霉病抗性較好的綠色小麥品種可有效控制和減輕赤霉病危害。這些新品種的培育推廣,標志著我國小麥育種研究在保持產量國際領先水平的基礎上又邁上了高產綠色優質并重的新臺階。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