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瑩飽滿的藍莓鮮果、成群結隊的采摘工人、來來往往的運輸車輛……記者來到了位于丹東大川頭鎮大川頭村的藍莓產業基地,在這里提前感受了一把豐收的喜悅。
記者隨機走進一個暖棚,滿眼綠意的同時,也被棚內的現代化設備所吸引。攝像頭、電子溫度計、滴灌設備等應有盡有,科技感十足。這些設備就好像暖棚的各個器官,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棚內的溫濕度、通風口大小、采光、灌溉量等環節都由電腦自動控制,這樣不僅節省了人力,而且還提高了*度。”劉杰向記者介紹。同時,攝像頭的應用也是該藍莓基地的一個創新舉措。為了讓客戶更好地了解到藍莓的生長過程,通過這些“眼睛”,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可以二十四小時看到棚內的情況,保證吃到嘴里的每一顆藍莓都是放心之選。而且,這項技術的運用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通常情況下,該基地產出的藍莓單價都要比市場同類產品高出20%,可即便如此,很多時候也是“一莓難求”。
除了有現代科技的加盟,基地同樣注重使用一些“土辦法”。在花粉傳播方面,每個暖棚內都會放置1至2個蜂箱,保證受粉過程的綠色無污染。此外,基地使用的肥料由豆粕發酵制成,從開花到結果,不追加使用任何化學試劑。采訪過程中,劉杰隨手摘下一顆成熟的藍莓。記者發現,果實表面的果粉密度很大,甚至覆蓋了本身的果皮色,“果粉量的多少是評價藍莓品質好壞的硬性指標,也是價值的直接體現。只有純綠色條件下產出的果實,才有可能達到這樣的標準。”劉杰自豪地對記者說。
這個藍莓產業基地占地60畝,總投資563萬元,擁有12棟暖棚,是實打實的“大動作”。根據負責人劉杰的介紹,基地在去年栽種5至13年生的藍莓種苗一萬多株,存活率高達百分之百。經過一個冬天的休憩,春節后,藍莓樹正式開花結果,并在4月初進入盛果期。根據預測,今年藍莓總產量在2萬公斤左右,三年后將達到7.5萬公斤以上。
藍莓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全村百姓的脫貧致富。由于基地面積大,劉杰雇傭了本村6個長期工人進行日常打理。每到栽種和收獲期間,臨時雇傭工人的數量更是會達到幾十人。在篩選工人的時候,劉杰優先考慮村里的建檔立卡戶,讓他們可以在家門口獲得收益。“從基地落成至今,我們已經累積發放工資200多萬元,看到很多人因此脫貧,我格外開心。”劉杰說,“從今年開始,基地還會為鄉親們免費發放藍莓種苗,提供相關技術。只要大家能夠按照統一的標準種植,銷售的問題包在我身上!”
而談及未來的發展方向,劉杰心中也有著自己的規劃,“基地會繼續擴建多個生態暖棚,主要發展山野菜、提子等特色產業。此外,我們已經與國內外各大農產品銷售公司達成合作,在不久的將來,全世界都會品嘗到我們的產品。”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