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空間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寶貴的自然資源,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土空間開發利用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也面臨著國土空間開發失衡和資源約束趨緊等突出問題。當前,我國空間治理能力相對落后與國土面貌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不適應,國土資源供給短缺與生產生活持續增長的空間需求不平衡,國土空間開發利用效率較低。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迫切要求加快轉變國土開發利用方式。
我國國土空間是美麗富饒、來之不易的。上溯百年革命史,每一寸國土都是烈士們用鮮血換來的。上溯五千年文明史,文明古國的先人們創造的文化遺產,要在我們腳下的土地上得以傳承和延續。我國國土空間資源又是極其短缺、不容浪費的。我國人均土地面積是美國的1/4,人均平原面積只是美國的1/15;人均土地面積是歐洲的1/2,但人均平原面積只是它的1/10。人均耕地面積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5,人均森林面積只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5。自然邏輯和歷史邏輯都要求我們擔負起珍惜每一寸國土的責任,要求我們保護好、利用好國土空間。
長期以來,發展理念上,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認識不足,缺乏“把每一寸土地規劃好再建設”的意識,按照一張藍圖干到底的決心不夠足,管理錯位和越位現象并非個案。在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化和整體性方面仍顯不足。自然資源資產負債、領導干部資源環境審計、資源環境承載力預警等重大改革任務需要共用的基礎數據支撐,生態紅線、*基本農田紅線、城市開發邊界線在一些地區還不能在同一張圖上協同劃定。
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要求,針對加快建立中國特色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建議如下:
堅持中國特色和發揮制度優勢,加強空間管治的剛性約束力。全面體現黨對國土空間治理的領導,對領導干部損害和浪費國土資源的失職實行終身追究問責。確立空間治理關鍵制度的法律地位,以自上而下為主線,實行*嚴格的國土空間用途和效率管理制度。
著力補齊短板,顯著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理順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在做好空間治理上位法、中央政府管治職能、空間戰略布局、國土關鍵指標等頂層設計的同時,彌補修齊數據不足和標準不統一、人才培養和科研體系不匹配、制度和規劃部分空缺及相互交織等短板,形成體系化的治理能力。
充分運用市場機制,通過空間治理使國土空間得以合理開發和保護。通過獎懲、交易等手段,充分體現資源節約與消耗、生態環境正負效應的經濟損益,約束和引導作為公共資源的國土空間,在滿足全社會利益*化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目標下,得以合理開發和保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