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土地流轉、創新融資模式,銀川靈武多舉措助力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
5月23日,在靈武市郝家橋鎮崔渠口村的大綠葉家庭農場里,一車車蘿卜經過清洗、篩選、包裝后從保鮮庫里被運出,這些蘿卜將外銷到全國各地,今年該家庭農場的目標是銷售250萬公斤。
大綠葉家庭農場只是靈武市農業產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兩年,靈武市通過加快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創新融資模式、拓寬融資渠道等方式,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高農業產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加快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經營
“我從村里流轉的土地有500畝,主要種植青皮和紅心蘿卜,僅去年,我們農場蘿卜總產量就達到150萬公斤,這些蘿卜在湖南、湖北、河南等地一銷而空。”大綠葉家庭農場負責人王志國告訴記者,這幾年,他一方面流轉小麥收割后的閑置土地種植青皮和紅心蘿卜,另一方面擴大溫棚蘿卜的種植面積,現在,一年四季都有蘿卜,而且還帶動周邊300多戶村民參與其中。
崔渠口村村民何秀梅是大綠葉家庭農場的工人,兩年前,她把家里的地租給農場后,就一直在這里打工,現在每個月都能拿到3000元左右的工資。在她看來,把地租給農場不僅收入提高了,更省去了不少事。“以前,我們也種點蔬菜,拿到周邊的市場去賣,但由于各種原因,一年累人不說,也掙不上幾個錢。”何秀梅坦言,現在干啥都需要專業化,種地也一樣,不專業就不掙錢。
“像大綠葉這樣的家庭農場,以及各類專業合作社、農業公司在靈武市農村已經基本普及。其中,今年靈武市將培育發展合作社15家,自治區級農民合作社3家,四星級家庭農場3家,百畝以上的適度規模經營戶150戶。”靈武市農牧局負責人告訴記者,近年來,靈武市大力培育土地托管(半托、全托)、土地銀行、土地股份合作社等組織和中介,規范土地流轉服務,將自愿流轉農戶土地集中到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經營主體或大戶,從而解決土地碎片化和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問題,提高土地規模化。截至目前,該市農村土地流轉面積已達10.5萬畝,經營面積達8萬畝。同時,該市還與靈武市農村商業銀行等3家銀行簽訂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合作協議,設立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風險補償基金,降低農戶風險。
創新融資模式,讓涉農企業解“渴”
融資問題是擺在很多企業面前的難題,農業更是不例外。然而在靈武市,隨著農業融資模式的創新,讓不少農業企業、合作社得以解“渴”。
說起靈武市農業融資模式創新帶來的幫助,梧桐樹鄉農盛農業種植合作社的負責人楊洪明*有發言權。去年,該合作社流轉了1300畝的土地用于新項目辣根的種植,僅前期的土地流轉費、秧苗、人工、肥料等投入就200多萬元,后期種植生產有著巨大資金缺口,然而只有流轉土地使用權的農業合作社不能以土地為抵押從銀行貸款,這也讓合作社的負責人楊洪明犯了難,在這時,通過農業部門的引薦,靈武市融資擔保公司給予了他200萬元的貸款用于今后的生產。
據介紹,從2017年開始,靈武市就注入2216萬元擔保基金,530萬元貼息資金,每年為40家以上家庭農場、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擔保貸款4000萬元以上,為擔保對象節省利率費用120萬元。此外,該市還投入項目資金530萬元,支持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開展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解決涉農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田大戶等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的融資瓶頸和農戶貸款難題,實現農業生產良性發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