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首位是產業興旺。圍繞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等,寧波慈溪正根據自己的特色和優勢,致力推進鄉村產業興旺,促進農民增收。
走進慈溪*頭村,猶如進入一個生態農業大觀園,一陣陣泥土的芬芳撲面而來,綠色高效農業和村莊田園風情盡在眼前。從3月開始,這里廣袤田野上的蔬菜就已經陸續上市。
蔬菜種植是*頭村的主導產業,也是村民主要的收入來源之一。多年來,他們搭準市場的脈搏,優化種植品種,組建蔬菜合作社,打造產業鏈,完善農業設施,健全農事服務體系,這片杭州灣畔的鹽堿地上,開拓出了現代農業的新天地。去年,*頭村的蔬菜總產量超過7800噸,產值約1766萬元。
“我們的蔬菜產業已構建起一條集種植、收購、加工、冷藏、外銷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現在我們不愁沒有銷路,國外的訂單早就來了。”*頭村一位農戶掩不住收獲的喜悅:“蔬菜專業合作社幫我們接訂單,三星農業負責收購,然后通過全程冷鏈的方式運往歐洲和東南亞。”
傳統農業是有什么、賣什么,蔬菜專業合作社的成立和龍頭企業三星農業的入駐讓*頭村的農戶抱團發展,與市場建立緊密的聯系,已實現了要什么、種什么。現在開始引種水蜜桃、“紅美人”柑橘等水果,向更高效益的現代農業“進軍”,為慈溪擦亮蔬菜產業金字招牌。
以*頭村為模板,慈溪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打造農業全產業鏈。
2017年慈溪蔬菜出口總額占到全寧波市的60%以上,基地數量占全寧波比重超過50%,生產規模、標準化、集約化程度及質量安全水平位居全省前列,涌現出海通食品、三星農業等一批*、省市級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和品牌。
要發展現代農業,人多地少、工業發達的慈溪其實并不占有多大的優勢,但慈溪人向來敢于“*個吃螃蟹”,把唐涂宋地建設成創新寶田、高產富田、生態良田。“慈溪模式”被認定為全國現代農業發展七大模式之一。
在去年公布的我國首批11家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中,慈溪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成為全國發展現代農業的標桿。作為“產業化規模基地+加工+科技”這一模式的升級版,慈溪現代農業產業園給人更大的想象空間。
慈溪現代農業產業園內15.5萬畝廣闊田野形成27公里的農業帶,寬闊的道路通往田間地頭和現代化廠房,水、電、氣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算得上浙江省集中連片規模較大的現代農業綜合區,涉及農業人口9.5萬人。
“以工業化的理念抓農業”貫穿在慈溪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構建起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用現代科學技術服務農業,用現代生產方式改造農業,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和成果應用。
一枚小小的雞蛋里,就藏著慈溪現代農業的精萃。400畝的養殖區域內,培育著25萬羽小雞的3幢小樓,與可容納75萬羽蛋雞的9幢雞舍毗鄰而立;6列8層的飼養設備有序運作。從蛋雞喂養到雞蛋采集再到產品包裝全部實現自動化,蛋雞場每天產出雞蛋約70萬枚,每年可輸出雞蛋2億枚。
這是正大蛋業在慈溪市現代農業開發區內為我們展現的現代蛋雞養殖智能場景。
“離開土地,住進工廠”,像正大蛋業這樣的現代化種養項目在慈溪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里遍地開花。目前,該園區已入駐企業20家,注冊資本累計18億元,形成了優質糧食、精品水果、出口蔬菜等三大主導產業,并相應配套規模化畜禽養殖,形成了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格局。從曾經貧瘠的灘涂,到現在名副其實的 “菜園子”,書寫了慈溪現代農業發展史上的又一個傳奇。
未來,“旅游+”農業的生態畫卷也將在園區內鋪開。以碧波蕩漾的新慈湖為核心,慈溪將在“十三五”期間規劃新慈湖*旅游度假區,打造集農業生產、觀光采摘、旅游度假、教育培訓于一體的“農業生態旅游”慈溪樣本。
新時代,鄉村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農創客是從土地生長出來的新生事物。他們全心投入鄉村建設中,逐漸壯大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一批以“80后”為主力的農創客正在慈溪農創園里精耕細作,雕琢著自己的鄉村夢。他們出于對現代農業的熱愛,憑借著對農業高科技、互聯網營銷思維的敏銳度,在400多畝土地上創造出近千萬元的產值。
畢業于計算機專業的徐特佳,從事IT行業10多年卻無限向往田園生活,在創辦瑞林莊園初期,以“零收入”狀態堅持了3年,歷經多次試種和產品考察,*終選擇火龍果為中心產品,并花大量精力主動培育本地市場,將高質量的產品高價地銷售出去。
“我想做一個有情懷的‘農民’,所以打造農莊不僅僅為了采摘、觀光,還希望每一個到這里的人都可以體驗農耕勞作、田園生活。”關于農莊未來的發展,徐特佳心里已經脈絡清晰。
玉蘭果蔬農場負責人胡晶金是一位典型的“農二代”:“比起只追求產量的父輩,我們更加追求特色服務、技術含量和產品品質,所以必須緊跟市場。”自接班后,全新的育苗流水線培養出水果玉米、西甜瓜、西蘭花等10余個緊俏品種,自動播種機、物理防蟲技術等高科技元素更是幫助農場入選首批“浙江省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
“玫瑰半島”農場里,1986年生人的陳速超在打理正盛開的月季花。2015年當上農場主時,*次扦插月季,成活率不到50%,迅速傳染的霜霉病害死了3000多棵花苗。如今,農場里種著400多種月季,絕大部分是進口品種。2017年,線上線下齊發力,全年銷售額超過160萬元。
“這些‘農創客’以他們的活力、視野和情懷,已然成為慈溪農業的新希望。”慈溪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認為,發展高效生態農業,培育“農創客”新軍,既有現實有需求,也有實踐有優勢。
目前,慈溪市已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00多人,種植規模50畝以上的“農創客”有50多人。他們出身不同,有的是“農二代”,有的來自高等院校,有的從企業主轉向,有的來自IT或者媒體行業……他們所從事的方向遍布農業的生產、加工、銷售全產業鏈。
“農創客”帶來了人才、資本的雙下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在這里聚集,如甘霖潤澤,讓慈溪這片沃野生機勃勃,不僅影響和改變農村傳統生產方式,也讓更多農民分享二、三產業利潤,帶領農民走上增收致富路,催生出農業發展新動能。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慈溪正以奮斗的姿態從新時代的春天出發,以現代農業的春風,煥發新時代鄉村萬木生芽的新面貌,用美麗經濟的春色,開啟美麗幸福慈溪的新四季。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
新聞關鍵字: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