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是典型的山區農業縣,過去,大部分農戶封閉保守,習慣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固守著 “養牛為耕田、養豬為過年、養雞換點鹽巴錢”的想法,農牧業生產“小、散、弱、單”。少數規模種植養殖戶,由于沒有企業帶動、扶持投入乏力、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科技含量低,導致支撐產業發展的后勁嚴重不足,因而農牧業收益低而不穩。
對此,鎮沅牢牢抓住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兩大機遇,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聚焦產業優化、產業扶貧、產業適度規模,推動特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全利益鏈接,促進貧困戶穩增收,*脫貧。
唱響蔬菜富農“增收曲”
在富農、躍華、德須等8家蔬菜中小微企業的帶動下,在“公司+村黨支部+基地+貧困戶”生產經營模式的助推下,冬早蔬菜種植品種從過去的冬辣椒單一品種拓展到現在的無筋豆、荷蘭豆、水晶豌豆、美人椒、青花菜等多個產品類型;冬早蔬菜生產供應周期也從過去的一年一季(8月至12月)延續到了現在的跨年兩季(8月至12月、12月至次年3月)。這些蔬菜企業全面參與產業*扶貧,對發展產業的貧困戶采取“四免五包”扶持方式帶動發展,“四免”即免費提供種子、化肥、農藥、農膜;“五包”即包技術、包服務、包收購、包銷售、包效益。2017年,帶動76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種植蔬菜,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貧困人口人均增收1200元。當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6萬畝,蔬菜產量8.75萬噸,產值3.73億元。
2017年11月18日,鎮沅蔬菜正式進入上海市場銷售3400噸,銷售額2000萬元,鎮沅也成為了云南省上海外援蔬菜11個基地縣之一。與此同時,鎮沅特色冬早蔬菜產品在四川、河南、河北、新疆、東三省等國內區域,以及韓國、東南亞等一些國外區域的市場銷售份額也正在逐年增長,產品外銷市場范圍不斷擴大,“鎮沅蔬菜”品牌影響力正在穩步形成。
生豬產業提檔升級
以“扶龍頭、促合作、建基地、抓大戶、帶小戶”的形式,依托農康、順發、渝農3家龍頭企業帶動,按照“公司+黨組織+農戶”“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農村綜合技術開發服務部”等產業合作開發模式,進一步鞏固提升生豬產業發展。選擇發展基礎好、群眾熱情高的生豬產業重點村組,打造生豬標準化養殖示范場(小區);培訓、培養大批懂技術、會管理、能指導的科技隊伍和鄉土人才,充分發揮本土人才“傳、幫、帶”作用;運用好“5+1”產業發展資金扶持等政策。以打造省級生豬調出大縣為總體發展目標,把生豬產業列為全縣9個鄉(鎮)主導產業培育重點,對產業適宜區及具備生產能力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全覆蓋,實現村集體、貧困戶、企業合作共贏和穩定增收。
企業、農戶抱團發展。2017年,鎮沅生豬出欄33.14萬頭,同比增長26.2%,推動畜牧業實現總產值8.75億元,對一產業的貢獻率達27.8%。當年,農康、順發兩家企業養殖基地出欄肥豬10670頭,產值1277萬元,帶動全縣養豬戶8324戶,入股的76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分到紅利4000元以上,生豬產業發展新模式*覆蓋所有適合養殖生豬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截至2018年5月,農康公司已建成年培育商品仔豬25000頭的培育基地1個、年出欄4000頭以上的育肥基地11個、年出欄商品豬750頭的托養場25個。2018年4月,農康公司牽線正邦集團落戶鎮沅,年產24萬噸飼料加工廠項目開工建設,鎮沅縣政府與正邦集團正式簽約“200萬頭生豬產業鏈”戰略合作協議,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加入到養豬行業中,當起“養豬專業戶”。
瓢雞產業煥發活力
瓢雞是鎮沅的特色家禽品種,多年來,瓢雞在保種的基礎上,以鎮沅云嶺廣大瓢雞原種保種有限公司為龍頭,以“政府+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建設了恩樂鎮民江村三岔村民小組畜禽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一批瓢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開展科研、宣傳、包裝工作,充分挖掘瓢雞產業文化亮點、產品特點,促進瓢雞品牌建設。截至2017年,全縣共建設瓢雞養殖基地8個、養殖合作社44個,帶動15860戶農戶養殖瓢雞,當年出欄120.84萬羽。瓢雞保種提純有了較大突破,受精率達90%、孵化率93%、純度86.5%。
鎮沅重點特色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在推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的同時,逐漸改變農戶傳統散種、散養、打短工的經濟來源方式,促進鄉村振興,呈現出人氣旺、產業興的好景象。龍頭企業的引領有助于協助游離于現代農業體系之外的小農戶盡快融入現代農業生產;村黨組織的引領起到了中介效應,拓寬了小農戶信息獲取渠道,成為搭建政府政策、市場信息與小農戶之間的橋梁,小農戶可據此適時調整自家種植、養殖決策,緊密對接市場,緊跟國家政策,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