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事關脫貧攻堅全局,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在脫貧攻堅戰的決勝階段,我們需要深刻認識產業扶貧的重大意義、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認清形勢、理清思路、看清短板、弄清舉措,切實增強做好產業扶貧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以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的舉措、更加務實的作風,把云南產業扶貧工作抓得更牢、抓得更實、抓出成效,助推云南省脫貧攻堅取得更大的成績。
因地制宜 選業*
云南省多數貧困縣自然立地條件差,群眾居住分散,基礎條件薄弱,農村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返貧率高,如何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讓群眾在產業發展的道路上實現“彎道超車”,在發家致富路的軌道上全力奔跑,需要我們堅持從群眾的內心愿望和發展實際出發,認真找準群眾愿望與發展實際的*契合點。通過組織縣(市、區)、鄉(鎮)、村和駐村工作隊干部進村調查、入戶走訪,召開座談會,充分征求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的意見,結合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綠色食品牌”的戰略部署,圍繞茶葉、花卉、蔬菜、水果、堅果、咖啡、中藥材、肉牛八大重點產業和各縣(市、區)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綜合考慮本地區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市場需求、技術支撐、環境容量、新型經營主體帶動能力和產業覆蓋面等因素,按照“一縣一業”“一村一品”以及“一戶一策”“一人一法”的*扶貧方略,選準脫貧致富產業,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精心選擇適合自身實際的產業項目,合理確定產業發展方向、重點和規模,提高產業發展的持續性和有效性,并由駐村幫扶干部“一對一”送產業到戶,與貧困戶共同制定幫扶方案,使所選所配產業和群眾心連心、利連利。
聚力到戶 受益*
脫貧產業確定后,人就成為*關鍵因素。我們要堅持扶貧先扶志,組織駐村幫扶干部深入貧困戶家中,面對面講政策、理思路、議措施,引導貧困群眾鼓足創業勇氣,堅定信心,鉚足干勁,用勤勞的雙手改變貧困落后面貌,用辛勤的勞動創造幸福美好生活。針對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缺少啟動資金的問題,緊貼貧困戶發展產業需要,未雨綢繆,解憂解困,制定完善貧困戶產業脫貧扶持辦法,明確補助標準、資金來源、撥付流程和實施要求,整合各類資金和優惠政策,聚焦關鍵環節,有效擴大貧困戶參與度,*創設產業幫扶政策措施,因戶、因人施策,*發力,將建檔立卡貧困戶長期穩定受益作為產業幫扶目標,避免扶農不扶貧、產業不帶貧,提高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龍頭帶動 聯結*
找準項目實施與貧困戶收益的結合點,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戶緊密聯系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戶參與、分享產業鏈增收收益,實現穩定脫貧。要支持龍頭企業在貧困村設立扶貧車間,建設一批貧困人口參與度高的特色農產品加工基地,并在用地、用電、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給予傾斜。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集體經濟組織)+貧困戶”經營發展模式,支持龍頭企業在貧困村開展訂單農業、牧畜托管、土地流轉、股份合作、產銷對接,建立緊密農企利益聯結機制。
普及技術 服務*
一個產業要振興,普及好農業科學技術尤為關鍵。每個農產品的產前、產中、產后都要按打造世界*“綠色食品牌”的要求,用科學化、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有機化、國際化來打造。與貧困戶面對面、零距離,設身處地為他們發展產業提供服務,提供保障。將產業脫貧納入包村單位、駐村工作隊、幫扶干部目標責任考核,做到年初有計劃、每月報進度、半年核成效、年終總驗收,真正把產業脫貧任務落到實處。深入開展“萬名農技人員進萬村”活動,落實一村一名帶扶人員,與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產業技術聯盟,常態化開展實用技術推廣服務,免費培訓農民、培訓幫扶干部。組織農技、畜牧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一對一”技術指導和幫扶。開展貧困家庭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轉移就業人口。借助互聯網,為貧困戶提供政策、技術、信息、流通、營銷、金融、法律等更多便捷服務。
產銷對接 市場*
云南省貧困縣大都地處山區,受地理位置、自然環境、土地條件、交通運輸等因素影響,農業產業化程度低,產業鏈條不完整,分散的“小生產”很難與遙遠的“大市場”對接。因此,在產業扶貧中,需要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和“互聯網+”的優勢,立足特色資源,對接市場,嫁接互聯網,努力實現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大市場的有效對接。產業扶貧是*脫貧“五個一批”的重點和難點,選準產業也是*扶貧的重中之重。選準一個好的產業,發展好一個好的產業,通過激活主體、激活市場、激活要素,能夠實現百業興旺,支撐縣域經濟,帶富一方百姓,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持續動力、釋放持續活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